见蝗

西日照城东,飞蝗忽蔽空。

声如挟风雨,势若走儿童。

老眼何曾见,残年未拟丰。

忧勤正云汉,玄默可能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明朝时期目睹飞蝗蔽日的景象,表达了对这一自然灾害的深切忧虑与无奈。首句“西日照城东”以日落西山的景象为背景,预示着一场不寻常的事件即将发生。接着,“飞蝗忽蔽空”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蝗虫群飞的壮观场面,它们遮天蔽日,如同乌云一般,给大地带来一片恐慌。

“声如挟风雨,势若走儿童”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蝗虫群飞的声音比作挟带风雨的巨响,形象地描绘出其声势之大;同时,将蝗虫的行动速度比作奔跑的儿童,突出了它们迅速而混乱的动态。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人感受到作者面对自然现象时的震撼与不安。

“老眼何曾见,残年未拟丰”表达了作者对如此大规模蝗灾的惊讶和对未来收成的担忧。在经历了多年的辛勤劳作后,老年的作者本以为可以迎来丰收的一年,却遭遇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未来的前景变得黯淡无光。

最后,“忧勤正云汉,玄默可能通”两句,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深感忧虑和劳苦,仿佛在天际的云汉中寻求解脱之道;另一方面,他又寄希望于通过静默和冥想来沟通天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也反映了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人类的无助与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送董圭峰之南京礼部侍郎二首(其一)

南国今丰邑,东曹古秩宗。

学方推董贾,贤总让夔龙。

陵庙瞻新礼,山川忆旧踪。

江楼兴不浅,何日许追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送董圭峰之南京礼部侍郎二首(其二)

长安一倾盖,二十五回秋。

玉佩随仙步,青衫识旧游。

通家儿女熟,爱客酒樽留。

却恨长江水,偏能送客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东邻

多雨动经月,一凉先报秋。

爱花思种菊,望远却登楼。

病喜中年退,官因薄养留。

东邻有知己,诗罢可能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韵答友人

百年为客兴,强半酒杯中。

旅夜亲灯影,江春忆钓篷。

才怜皇甫湜,狂爱斛斯融。

寂寞谁相问,秪应吾意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