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林希逸所作的《和后村韵二首奉寄府判真司令(其二)格轩》。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学问传承、道德修养以及教育责任的深刻思考。
首联“祖学单传信有原,秤停一字自名轩”,以“祖学”为根基,强调了学问传承的重要性,如同秤停一字,精准而不可忽视。这里“名轩”可能象征着学问的殿堂或高深的境界。
颔联“肯令公愧太丘长,要似思为孔子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道德楷模的追求,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超越他人,如同孔子的后代一样,成为道德的典范。
颈联“知格格知须细认,有无无有果难言”,深入探讨了认识世界和自我认知的复杂性。这里的“格格”可能指的是事物的规则或规律,强调了理解和认识的细致与深入;“有无无有”则反映了存在与非存在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难以言喻的哲学思考。
尾联“读书记在门生老,愧有君家未报恩”,表达了对知识传授和师道尊严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完全回报师恩的愧疚之情。这一联体现了教育者与受教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和道德责任。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更蕴含了对学问、道德、教育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