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清朝将领彭玉麟在牙屯堡军营中的夜晚景象。首句"堠火横烧烈焰红",通过烽火台的熊熊火焰,展现出战事紧张的气氛,烈焰映红天际,显示出敌情的严峻。"敌人四面路皆通"进一步强调了周边环境的险恶,敌人来势汹汹,道路畅通无阻。
接着,"心惊刁斗连宵击,腰击椰瓢屡日空"两句,通过刁斗(古代夜间报时和警戒的器具)的连续敲击和战士们空荡荡的腰间,表达了将士们彻夜未眠、警惕备战的辛苦与决心。"野灶烟炊苗妇笋"则转而描绘出军营中生活的艰辛,连妇女也在野外用竹笋做饭,凸显出战时生活的简朴。
"营门月冷武侯松"借武侯祠边的冷月松树,寄寓了诗人对古代名将诸葛亮的敬仰,以及期望自己能像他一样坚韧不拔。最后两句"夜深巡视三军睡,头枕征鞍手挽弓",将军深夜亲自巡逻,以鞍为枕,手持弓箭,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他的责任感和警惕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鲜明的场景,展现了牙屯堡军营中紧张的战备状态和将士们的英勇精神,体现了彭玉麟的军事才能和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