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春初赴罗墅湾二首(其二)

童时旧事不堪论,就傅曾从通德门。

四载沧桑前度认,百年乔木几家存。

盈阶兰玉绵先泽,入社须眉仰达尊。

太息渭阳馀硕果,那禁情话到三更。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童年往事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深切体会。首句“童时旧事不堪论”,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无奈,暗示了那些美好或痛苦的记忆如今已难以言说。接着,“就傅曾从通德门”一句,点明了自己曾经师从于通德门,这里可能暗含着对知识、教育的尊重与向往。

“四载沧桑前度认”,诗人回顾了四年前的重逢,这里的“前度认”既指再次相遇,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世事多变的感慨。紧接着,“百年乔木几家存”一句,以“百年乔木”象征着家族或传统历经百年仍能留存的不易,同时也暗指在时间的长河中,许多事物和人物都已消失不见,强调了人世间的无常。

“盈阶兰玉绵先泽,入社须眉仰达尊”两句,赞美了家族中人才辈出,如同兰花般高洁,如玉般珍贵,传承着先人的美德与智慧。同时,也提到了加入社会后,人们尊敬的长辈如同高山一般,值得学习与仰望。这两句体现了对家族荣耀与社会道德的重视。

最后,“太息渭阳馀硕果,那禁情话到三更”表达了诗人对渭阳(此处可能借指故乡或逝去的美好时光)仅存的硕果的叹息,以及与友人深夜长谈,情感交流直至深夜的情景。这句话蕴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情、亲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语句,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经历、家族传承、社会关系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收录诗词(286)

金武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游至伞墩观梅

江南十日春风颠,三十三峰争呈妍。

游心一发不可遏,如马纵辔箭脱弦。

平生名胜爱周历,家山咫尺宁舍旃。

譬犹珍错餍山海,莼鲈乡味倍足怜。

舜过秦望日相对,城东佳处尤情牵。

砂山定山二山缺,伞墩突起高逾拳。

两狮对峙作毬戏,双龙挟走同珠圆。

上有古洞深复黝,下有湖水清且涟。

不须吊古动感慨,揽景自足供流连。

况有梅花万千树,环山一白何绵延。

罗浮世界香雪海,神迷骨醉疑登仙。

就中古梅作花祖,铁干蟠屈生何年?

深林一入误向背,左挹右拍空盘旋。

惜哉林逋未见此,只今艳羡西湖边。

乃知名花与胜境,附骥亦赖高人传。

此花此境久阒寂,我来一笑非偶然。

良游既践山水约,会当筑屋林峦巅。

苍松翠竹并罗列,结邻三友应宿缘。

诗成更向老梅说,可能脱去尘俗追前贤?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包公彦学博见赠长古作此答之

昔我揽胜城东隅,老梅花发香满湖。

人事卒卒兴尽返,惜哉未访高人庐。

握手迟速亦前定,失之交臂曾遇涂。

倾心一见似相识,性有同嗜德不孤。

抟沙聚散只俄顷,多感贻我双鲤鱼。

新诗满幅惠复辱,如耀锦绣锵琼琚。

纵横逸气溢毫素,希踪太白淩髯苏。

自惭弱冠逢丧乱,不殖将落空嗟吁。

网罗散佚敢自懈,冀绍家学回时趋。

先生好古屏俗尚,等身著述勤菑畬。

一编乃许善蒐讨,相视而笑若合符。

方今龙飞下明诏,旁求俊乂尊师儒。

维君硕学漫高蹈,相需殷岂相遇疏。

雍容揄扬际盛世,别裁伪体大雅扶。

此诗此语试相质,以为息坏其可乎。

形式: 古风

赠龚少渔明府

移家爱向六朝居,花满江南奉板舆。

渤海循声传太守,定山学术继尚书。

枕戈慷慨勋曾策,揽辔澄清愿岂虚。

我为苍生乞霖雨,梓邦先莅使君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感怀

功名蕉鹿未为真,四顾茫茫惜此身。

未免热肠猜世俗,漫将巨眼望风尘。

江湖浪迹逾千里,花月欢场又一旬。

要识人生行乐耳,不须惆怅说沈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