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伯言、马湘帆、汤海秋、王少鹤四农部,何子贞编修,陈颂南、苏赓堂、朱伯韩三侍御,叠次召余同亨甫为觞宴之乐。九月二十六日,复集蒹葭阁;盖丙申年入都,伯言、湘帆置酒处也。诸君各以诗文见赠,余行有日,辄成七律数章酬别(其一)

城南朝雨草霏霏,高阁增寒眺夕晖。

胜地祗堪埋马骨,轻尘何必浣人衣。

青山红树诗情壮,白发黄华酒力微。

壁上鲍吴题句在,疏槐惨澹乱鸦啼。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京城城南的雨景,以及诗人登高远眺的情境。首联“城南朝雨草霏霏,高阁增寒眺夕晖”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雨后草色迷蒙、寒气渐浓、夕阳斜照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凉意的氛围。颔联“胜地祗堪埋马骨,轻尘何必浣人衣”运用了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反思,暗示了英雄与时代的悲凉关系。

颈联“青山红树诗情壮,白发黄华酒力微”则转而描写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情感,青山红树映衬出壮阔的诗意,而白发黄华则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和酒力的微弱,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流露出诗人的沧桑感。尾联“壁上鲍吴题句在,疏槐惨澹乱鸦啼”以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象的结合,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鲍吴题句的回忆与疏槐乱鸦的哀鸣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古老又凄美的意境,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等多重主题的思考与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81)

姚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梅伯言、马湘帆、汤海秋、王少鹤四农部,何子贞编修,陈颂南、苏赓堂、朱伯韩三侍御,叠次召余同亨甫为觞宴之乐。九月二十六日,复集蒹葭阁;盖丙申年入都,伯言、湘帆置酒处也。诸君各以诗文见赠,余行有日,辄成七律数章酬别(其二)

馀霞阁上曾同醉,龙爪槐前再举杯。

此日登临欣健在,半生怀抱为君开。

衰葭莽苍天无际,往迹销沈恨不回。

明到江南如寄问,浮山岚翠扑人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梅伯言、马湘帆、汤海秋、王少鹤四农部,何子贞编修,陈颂南、苏赓堂、朱伯韩三侍御,叠次召余同亨甫为觞宴之乐。九月二十六日,复集蒹葭阁;盖丙申年入都,伯言、湘帆置酒处也。诸君各以诗文见赠,余行有日,辄成七律数章酬别(其四)

接迹纷纷闽粤才,张郎巨笔独天开。

豪情半向江山尽,病骨犹含今古哀。

不信斯人尚沦弃,终应圣世起蒿莱。

轞车伴我三千里,出狱临歧首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梅伯言、马湘帆、汤海秋、王少鹤四农部,何子贞编修,陈颂南、苏赓堂、朱伯韩三侍御,叠次召余同亨甫为觞宴之乐。九月二十六日,复集蒹葭阁;盖丙申年入都,伯言、湘帆置酒处也。诸君各以诗文见赠,余行有日,辄成七律数章酬别(其五)

诗尝避舍惟亨甫,天不馀才又海秋。

剑气盘回霜在匣,冰怀朗照月当楼。

但须于越寻吴耻,不用新亭泣楚囚。

抵掌闻鸡曾共寝,别来惟独著浮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