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韵题诸葛武侯祠二首(其二)

独明大义晓多方,烱烱精忠贯日光。

开拓荆榛资蜀汉,驱除鬼蜮老关张。

司徒岂足知邪正,著作宁能识短长。

公论到头须后世,至今尸祝未能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展现了对忠诚与正义的颂扬。诗人以“独明大义晓多方”开篇,赞扬诸葛亮洞察全局,明辨是非的能力。接着,“烱烱精忠贯日光”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诸葛亮的忠诚如同火焰般炽热,直射日光,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的高度推崇。

“开拓荆榛资蜀汉,驱除鬼蜮老关张”两句,通过“荆榛”和“鬼蜮”这两个形象化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中的开拓进取精神以及他清除邪恶势力的决心。这里的“关张”可能指的是关羽和张飞,他们都是蜀汉的重要将领,通过这一句,诗人强调了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司徒岂足知邪正,著作宁能识短长”两句,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人不能正确判断是非曲直的批评。这里“司徒”可能是指当时的某些官员或士大夫,而“著作”则可能指那些记录历史的人。这两句暗示,即便是记载历史的著作,也可能存在偏颇之处,难以全面反映历史人物的全部面貌。

最后,“公论到头须后世,至今尸祝未能忘”两句,诗人认为历史的公正评价最终会由后人来评判,即使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人们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依然没有忘记。这不仅是对诸葛亮个人的赞誉,也是对公正评价历史人物价值的一种肯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既表达了对忠诚、智慧和历史公正性的颂扬,也含蓄地批评了当时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125)

程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为朱熹门人,潜心理学,是程朱学派的重要学者。十四年又暂代石鼓书院山长,以宣扬朱子张子之学为要务,一时“士友云集,登其门者,如出晦庵之门”(清康熙《衡州府志》)。在衡期间留有题咏石鼓诗若干首,旧志收录4首。曾为衡阳花药山杜(甫)黄(庭坚)二公祠作记,并编纂首部《石鼓书院志》(后散失)。后任卢陵录参,以伪学去官。著有《克斋集》

  • 字:允夫
  • 籍贯:南宋婺源(今属江西省)
  • 生卒年:1184

相关古诗词

次韵刘寺簿诣学

衡湘山水竞清雄,閒气曾生益代翁。

后学谁能明绝学,遗风犹可想高风。

欲求太极精微蕴,可乏群居讲究功。

飞跃鸢鱼元有道,使君心与古人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刘寺簿鹿鸣宴

江头梅蕊小装春,式宴嘉宾属守臣。

京国路虽千里远,琼林花又一番新。

且观鹿野陈乡乐,休忆羊裘整钓纶。

老我岂堪陪盛集,为公强振簿书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再用韵

圣主如天与物春,四方委质愿为臣。

设科取士制虽旧,侧席求贤意自新。

扬子词高非篆刻,井春学富独纷纶。

行行好上江都策,莫厌京华没马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寒食次伯潜韵

小雨浪憎春日迟,轻寒自与晚花宜。

节过岭外忆饧日,人比山阴脩禊时。

雀舌味长初试水,猫头意懒任穿篱。

归途莫恨石头滑,山色波光总是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