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我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 柴门歪歪斜斜的却自然而然的正好迎着大江。
而那边澄碧的百花潭种渔民们正欢快的下网捕鱼呢 ,连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
我想到那返回故里的路途,然而剑门失守,不尽归路断绝,整个局势都是那样危急,使人忧念日深,可我这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却滞留蜀中。
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的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墙头传来的画角声,凄切悲凉。

注释

野老:杜甫自称。
篱前:竹篱前边,有的版本作篱边。
逐江开:浣花溪自西而东流。
澄潭:指百花潭。
贾客:商人。
剑阁:指剑门关,今四川省剑阁县境内。
琴台:汉司马相如弹琴的地方,在成都浣花溪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农夫在江边劳作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生活场景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关切。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

“野老篱前江岸回”一句,以“野老”指代农夫,通过“篱前江岸回”的动态描写,传达出农夫在江边劳作的艰辛与孤独。接下来的“柴门不正逐江开”,则是对农夫居住环境的描述,表现了其生活的简陋。

“渔人网集澄潭下”描绘的是渔人的劳作情景,而“贾客船随返照来”则显示出商旅活动的繁忙,与前面渔人的宁静形成对比。

“长路关心悲剑阁”中的“长路”象征着遥远而艰难的道路,“关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边疆安危的担忧。"片云何意傍琴台"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最后,“王师未报收东郡”表明边疆战事尚未平息,而“城阙秋生画角哀”则是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哀叹。"城阙"指的是城墙的残缺,"秋生"则是时间背景,通过"画角哀"传达出诗人对于战乱后果的悲凉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更透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野望

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

云山兼五岭,风壤带三苗。

野树侵江阔,春蒲长雪消。

扁舟空老去,无补圣明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野望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野望

西山白雪三年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荅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野望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