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冬日山水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金华山北涪水西”开篇即设定了一个广阔的地域背景,金华山和涪水构成了一种遥远而宏伟的地理框架。接着,“仲冬风日始凄凄”则将时间定格在严寒的初冬,这个季节的风和日光都显得尤为凛冽。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川的壮观与水流的纵横交错。这里的越巂、巴渝都是地理实指,但在诗中更具象征意义,表达了一种力量与自由。
然而,在这片辽阔的自然景观中,却也有着孤独和悲凉的情绪。“独鹤不知何事舞”中的鹤,通常是高洁孤傲的象征,它在这里跳起舞来,无疑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化。而“饥乌似欲向人啼”则透露出一种生存的艰难和对人类困境的关注。
最后,“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两句转而回到了诗人的个人体验。射洪春酒,即使是春天的美酒,在这个凛冽的季节也显得冷清无比。而“目极伤神谁为携”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哀伤,眼前的一切景象都让他感到心痛,却又无从寻觅到那份温暖的人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感伤,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生活、时世的深刻洞察和复杂情感。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西山白雪三年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荅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
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
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
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新亭有高会,行子得良时。
日动映江幕,风鸣排槛旗。
绝荤终不改,劝酒欲无词。
已堕岘山泪,因题零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