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狱李生来谒出百丈汾阳二像为示因而摹之作此时即欲还谷山

一钵寄城市,皤然须鬓长。

风埃穷百丈,翰墨老汾阳。

家在青松岸,门连白鸟行。

知谁施舟尾,载我下沅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释德洪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的融合。

首句“一钵寄城市”,简练地勾勒出释德洪在繁华都市中以一钵为伴的生活情景,显示出他超脱世俗的淡泊态度。接着,“皤然须鬓长”一句,通过描写释德洪的外貌特征——白发苍苍,进一步展现其年岁已高,岁月流转的痕迹。

“风埃穷百丈,翰墨老汾阳。”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前句描述释德洪身处尘世的忙碌与纷扰,后句则强调他在文化与艺术上的深厚造诣,即使在汾阳这样的地方,也能保持对翰墨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释德洪生活的多面性,也体现了他对精神追求的坚持。

“家在青松岸,门连白鸟行。”这两句描绘了释德洪理想中的居所环境,青松环绕,白鸟飞翔,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这样的生活环境,无疑是他内心向往的净土,也是他精神寄托之所。

最后一句“知谁施舟尾,载我下沅湘。”表达了释德洪对于未来的期待与憧憬。他似乎在等待着一位能够引领他前往更远、更深的精神之旅的人或事物,暗示着他即将离开当前的生活状态,踏上新的旅程,继续他的修行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释德洪作为僧人的独特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对自然、艺术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与向往。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周倅大雪见寄二首(其一)

万瓦粲清晓,披衣挂北窗。

春先归楚国,谁独钓湘江。

瘴熟甘欺得,诗严合受降。

更怜风絮比,想见髻鬟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次韵周倅大雪见寄二首(其二)

白昼通红火,萧萧惊打窗。

折绵寒未透,兀梦睡先降。

那敢犯诗垒,自然摧慢幢。

重看寄来句,呵手剔残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次韵郤子中学句出巡

安石性夷粹,公今亦重迟。

追惟理发处,领略办装时。

高节贯终始,寸田齐坦巇。

功名恐未免,才业系安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邓公阁睡起

归计宽为约,山行短作程。

旅亭惊午梦,布谷正催耕。

翰墨堪华国,云泉负此生。

一篇叙闲适,细味有馀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