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沙河

几年尘土长安道,往昔青衫化缁素。

长安道号软红尘,冠盖辐集卫霍门。

热官飞车豪侠马,青丝紫鞍双关下。

先生尘土满征衣,借问适从何处归。

晓起看山西陵去,百里大堤烟柳路。

北风忽作捲沙飞,眯人双目不知处。

沙河荒城带落日,悬车束马入土室。

华云净洗流素月,千里驼铃动萧瑟。

群卧土锉无人语,独立长桥倚天北。

祗愁明朝霜冷山,石滑马足蹇缩人面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康有为在晚唐时期长安道上的见闻和感受,以及他在沙河夜宿的孤独与苍凉。首句“几年尘土长安道”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曾经繁华的长安街头如今满是尘土,暗示了世事变迁。接着,“往昔青衫化缁素”描绘了昔日士人的朴素装束如今已染上岁月的痕迹。

“长安道号软红尘,冠盖辐集卫霍门”运用典故,形象地描绘了昔日权贵云集的景象,而今则显得冷清。“热官飞车豪侠马”描绘了过去的热闹与喧嚣,与现在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诗人自己“先生尘土满征衣”,显得疲惫而孤独,询问归处,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晓起看山西陵去,百里大堤烟柳路”描绘了清晨的景色,诗人独自踏上旅程,沿途是烟柳迷茫的大堤,景色凄迷。北风吹起,卷起黄沙,视线被遮蔽,更显旅途的艰辛。“沙河荒城带落日”写出了沙河的荒凉,夕阳下的古城显得更加寂寥。

夜宿沙河,诗人“悬车束马入土室”,生活简陋,只有皎洁的月光洒在华云之上,远处驼铃声声,增添了萧瑟之感。诗人“群卧土锉无人语”,孤独难耐,只能倚天桥北,遥望远方,心中忧虑明日霜冷山寒,道路崎岖。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道的变化和沙河夜宿的孤寂,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寓含着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和个人的漂泊之苦。

收录诗词(178)

康有为(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入沙河城

北路畿疆壮,西山夕照黄。

荒城带秋水,坏殿掩残杨。

飞控儿能健,无哗俗自良。

柳塘看浴鸭,误记到江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明陵哀

天寿百七里,峰嶂耸楼阁。

豁厊开堂户,森耸出丘壑。

冈峦俨拜伏,信是帝王宅。

英雄只眼巨,岂假王廖择。

郁郁十三陵,神奥盘松柏。

幽城何崔嵬,佳气葱郁郁。

当其营隧时,鱼膏荧證碧。

玉棺藏九殿,南山为石椁。

宫监日进膳,翠辇来献酌。

荒哉政事失,兴废易三恪。

圣朝隆仁厚,禁樵饰丹雘。

功德矻丰碑,亭亭侵寥廓。

寝殿俨天扃,宫垣壮如昨。

昔者宋诸陵,僧伽溺骨虐。

金鱼丧玉匣,冬青凄霜薄。

乃知今代仁,恩厚不能约。

我来览天阙,华表双岳岳。

翁仲陈夹道,列像如踊跃。

武将剑甲猛,文吏冠袍博。

狮虎象马羊,或伏或立搏。

巨大数丈馀,皆用一石凿。

廿里道相望,大工何磊落。

万国陵墓壮,无如长陵卓。

欧人多瞻望,我华色不削。

形式: 古风

由明陵出居庸

镝弦老死不闻声,身是渔阳戍卒营。

胡妇琵琶傅大漠,并儿敕勒倚长城。

帝陵千嶂秋盘马,玉塞平沙晓阅兵。

百里盘崖红柳路,骑驰到驿月微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秋寻碧云寺失道夜宿田家

莫色落疲驴,荒郊暝绿芜。

看山迷大野,失道问樵夫。

土锉烟俱寂,荆扉夜独呼。

人生原逆旅,镫话慰穷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