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庵

曲磴千盘尽,何曾任凿穿。

本来超色相,不假幻因缘。

翠滴松稍雨,岚开嶂外天。

此中饶静解,何事问栖禅。

古刹犹金碧,乾坤等劫灰。

息机原在悟,彼岸本无媒。

转梵猿常下,传经鸟自来。

他年返初服,结庐向丹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文人江天一创作的《朱砂庵》,描绘了朱砂庵的自然景色和禅意氛围。首联“曲磴千盘尽,何曾任凿穿”写山路曲折陡峭,仿佛是人力难以凿通,暗示了庵庙选址的偏远与艰辛。接下来,“本来超色相,不假幻因缘”表达了庵中修行者超脱世俗,追求超越色相与因果的境界。

“翠滴松稍雨,岚开嶂外天”通过描绘雨后松林翠绿欲滴,山岚缭绕展现出庵庙周围的自然之美,寓含着禅意中的空灵与宁静。“此中饶静解,何事问栖禅”进一步强调了此处的静谧适合于心灵的解脱和对禅理的探索。

中间两联“古刹犹金碧,乾坤等劫灰”以古刹的辉煌与天地的沧桑相对比,寓意世间万物皆如过眼云烟,唯有内心的领悟才是永恒。“息机原在悟,彼岸本无媒”则揭示了修行的真谛在于内心的觉醒,而非外在的媒介。

尾联“转梵猿常下,传经鸟自来”运用象征手法,猿猴转经声和飞鸟传经,增添了神秘与神圣的气氛,表达出庵中生活的和谐与自然。最后,“他年返初服,结庐向丹台”表达了诗人期待有一天能回归自然,隐居修行的愿望,体现了对道家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朱砂庵为背景,融合了山水之景与禅宗思想,展现了诗人对超然境界的追求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收录诗词(1)

江天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涵颖,字淳初,汉族,明代抗清将领。明末生员,家贫以教书为生。时徽州休宁人金声在复古书院讲学,便拜金声为师。弘光元年(1645),南京被清军攻破,天一助金声起兵抗清,以“杀虏者昌、降虏者亡”为口号,先后收复旌德、宁国、泾县、宣城等县城。后败退绩溪,固守丛山关,因御史黄澍降清并引清军断金声后路。金声虑及天一有老母在堂,劝天一逃走,天一回家拜辞老母和祖庙后,追上金声,一同被清军捕至南京,降将洪承畴劝金声和投降,遭拒。10月8日,与金声被杀于南京通济门外

  • 字:文石
  • 籍贯:安徽徽州歙县江村
  • 生卒年:1602—1645

相关古诗词

江宿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

五风十雨亦为褒,薄夜焚香沾御袍。

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语江南申渐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皂罗袍

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形式:

同友人游黄山

冒雨穿山羡未曾,息肩无寺寺无僧。

宽围白浪身千叶,峭入青天手一藤。

龙吼药炉舂急杵,猿调茶鼎煮孤灯。

与君伸脚量峰碛,踏着云光不记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