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送端叔

关中日落时,但见山相接。

塞上闭城时,但听吹芦叶。

延州平安火过早,月出山头照孤堡。

王家池上醉欲倒,铜钵声中诗已了。

落笔挥成露布草,主人更索平戎表。

文章意气入杳冥,金船插羽如飞鸟。

诸军鼓吹高牙晓,大纛门开扑馀燎。

壮士犀衣剑气寒,客身依旧红霞绕。

陆生待寄梅花枝,庾郎莫爱芙蓉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充满情感的画面,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边塞生活的独特感悟与深情。诗人徐积以细腻的笔触,将边塞的壮阔景色与人物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豪迈又略带忧郁的艺术氛围。

首句“关中日落时,但见山相接”,描绘了傍晚时分,关中地区群山相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静谧的氛围。接着,“塞上闭城时,但听吹芦叶”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宁静与孤独,芦叶的吹奏声在闭塞的城中回荡,仿佛是边疆战士对远方的思念与呼唤。

“延州平安火过早,月出山头照孤堡”一句,通过描述延州的平安信号和月光下的孤堡,展现了边塞夜晚的寂静与庄严,同时也暗示了边防的重要性。接下来,“王家池上醉欲倒,铜钵声中诗已了”则转而描写诗人自己在王家池畔的醉态与创作状态,通过酒后的放纵与诗歌的完成,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艺术的追求。

“落笔挥成露布草,主人更索平戎表”描绘了诗人挥毫泼墨,创作出反映边疆战事的诗歌,同时主人的期待也体现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英勇将士的敬仰。接下来,“文章意气入杳冥,金船插羽如飞鸟”一句,通过比喻,将诗人的文章比作翱翔的飞鸟,寓意着作品的深远影响与自由飞翔的精神。

“诸军鼓吹高牙晓,大纛门开扑馀燎”描绘了清晨军营中的热闹场景,鼓声、号角声与大纛(古代军队的旗帜)的展开,展现了边疆守卫者的坚定与勇敢。最后,“壮士犀衣剑气寒,客身依旧红霞绕”通过壮士的形象与红霞的映衬,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赞美与对和平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生活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同情与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国家边防安全与和平稳定的深刻关注与思考。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呈路倅

三十年居官,而无一椽屋。

随身清风高,所至义行足。

今兹尽室来,何可久船宿。

奴僮已暴露,勿使乏饘粥。

也须谋外物,种取柳与菊。

记取节节高,爱我茅檐竹。

其时花尽落,手把麦黄绿。

公酌我须釂,公吟我须续。

慷慨见怀抱,静介无所欲。

最是谒祠堂,老泪潸可掬。

迩来六七岁,病叟头已秃。

万事置浮云,壮气自满腹。

感激论忠义,犹爱唐衢哭。

更思桓野王,把笛吹一曲。

形式: 古风

奉呈河中教授

不息之谓诚,诚所以入德。

无微而弗大,何往不可适。

惟其能言者,自求其所得。

唯其自得之,久而能弗失。

形式: 古风

奉酬守道

教官昨自江南来,但有清风无尘埃。

曾遇芙蓉池上客,仍过方家旧钓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赠蔡长官子

去年冬至第一日,省墓人回船过急。

不知两眼血乾无,使我时时为君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