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傍小瀛洲,筑得精庐,烟水徜徉。

算三春虽过,九秋正好,菊容未老,梅信先藏。

旧梦模糊,新吟宛转,吟遍长桥九曲长。

重提起,有沁园一阕,记在鄱阳。端详犹未全忘。

又写满、云蓝纸一张。

正使者星飞,飞来旧雨,美人石起,起伴襄王。

一寄楼头,凭栏闲眺,爱此峰峦净似妆。

还自幸,向先生分得,山色湖光。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鉴赏

这首《沁园春》词,由清代词人俞樾所作,词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词人以“傍小瀛洲,筑得精庐”开篇,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隐逸自得的氛围。接着,“算三春虽过,九秋正好”,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也点明了季节的美好。

“菊容未老,梅信先藏”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菊花与梅花的生机与美丽,象征着岁月更迭中的自然之美与生命的顽强。接下来,“旧梦模糊,新吟宛转”,则表达了词人对过往记忆的怀念与对新创作的期待,情感细腻而丰富。

“吟遍长桥九曲长”一句,通过长桥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词人的悠闲与自在,仿佛在悠长的桥上,词人的心灵得到了彻底的释放。紧接着,“重提起,有沁园一阕,记在鄱阳”,词人提起了过去在鄱阳湖畔创作的一首作品,引出了对往昔创作的回忆与自豪。

“端详犹未全忘。又写满、云蓝纸一张”,展现了词人对艺术创作的执着与热爱,即使时间流逝,那份对美的追求与表达的热情依然未曾消减。接下来,“正使者星飞,飞来旧雨,美人石起,起伴襄王”,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描绘了词人与友人相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充满了浪漫与雅致。

最后,“一寄楼头,凭栏闲眺,爱此峰峦净似妆”,词人站在楼头,凭栏远眺,对眼前的山水美景产生了深深的爱恋与赞美,仿佛整个世界都因这份宁静与美好而变得更加生动与鲜活。

“还自幸,向先生分得,山色湖光”,词人表达了对自己能够欣赏到如此美景的庆幸与满足,同时也暗含了对前辈或老师的感激之情,认为自己能够得到这样的生活体验,是得益于前辈们的教诲与引领。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美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词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丁丑立春日作,索竹樵翁和

纸帐绳床,蝶梦懵懂,青鸟漫催。

算年华七八,明朝便换,嘉平三七,芳信先回。

处处春幡,家家春酒,花胜人人簪上钗。

东皇驾,怎有迟有早,两日分开。徘徊消息疑猜。

且让尔、梅花先占魁。

想惊蛇赴壑,光阴易逝,闻鸡起舞,壮志都灰。

彩燕迟悬,银虬先报,今日条风分外佳。

晨光好,又何须半夜,偷送春来。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庆春泽慢.元宵日和竹樵翁

人日才过,元宵又至,春风乍度饧箫。

剪雪描凫,安排乐事今宵。

银花火树缤纷甚,映琼筵、未许风摇。

月分光,一曲新歌,唱彻晴霄。

无端触起中年感,忆儿时鸠竹,随处嬉遨。

竟夕看灯,喧阗史埭潘桥。

雪瓯重泛浮圆子,问前尘、已逐萍飘。

偶书怀,冻笔烘开,兽炭添烧。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隔帘听.夏夜大雨

正喜漏沉宵静,陡送繁声到。琤瑽不是先时小。

是骤雨跳珠,怒号万窍。织女恼。把银河、半空倾倒。

风声暴。雷声旋绕。蝶梦惊回悄。桃笙竹簟寒生峭。

有老妻关切,隔房先报。夜凉了。须斟酒、罗衾添好。

形式: 词牌: 隔帘听

长寿仙.寿竹樵方伯六十

七载旬宣。是坐镇苏台,诗酒神仙。

绮筵飞玉盏,正永昼如年。却好松凉夏健。

紫薇仙署棕榈馆。

旧雨客来,愿年年此日,共醉花前。记否崎岖兵间。

似慷慨王章,辛勤陶侃。喜今蔗境甜,又翠窗朱轩。

管领莺花茂苑。乍交庚伏炎犹浅。

一阕小词,侑瑶觞、也算唱和诗篇。

形式: 词牌: 长寿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