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吾驺所作的《丙午公车北上二首(其二)》中的一节,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离别之际对兄长的深厚情感与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何以慰离别”,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在离别时刻内心的空虚与不安,寻求着能够抚慰这份离愁的方式。接着,“宁亲有老兄”一句,点明了诗人寻求慰藉的对象——兄长,同时也透露出对兄长的依赖与信任。
“居能承菽水,出可事公卿。”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兄长的期待与赞美。在家中,兄长能够孝顺父母,给予他们生活的照料与精神的慰藉;走出家门,兄长则有能力辅佐公卿,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这不仅是对兄长能力的认可,也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理想寄托。
“偃仰蛟龙卧,凄寒独雁鸣。”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兄长在家中与在外的不同状态。偃仰蛟龙卧,暗示兄长在家时的闲适与从容,如同蛟龙在水中自由游弋;而凄寒独雁鸣,则描绘了兄长外出时的孤独与艰辛,犹如孤雁在寒冷中哀鸣。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加深了读者对兄长角色的理解。
最后,“夜来灯影淡,如在一堂行。”这一句以夜幕下的灯光为背景,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它仿佛在告诉读者,尽管诗人即将踏上北上的旅程,但心中始终有一盏温暖的灯火,照亮着前方的道路,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与对兄长的深切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之情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兄长角色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亲情的珍视。同时,诗中巧妙的比喻和对比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力,情感表达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