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咏(其五)

玄之玄又见真空,巧拙临时要妙中。

大智伏藏知远近,纤微尽达了然通。

周旋物性谁区别,坦荡由来是且同。

境致三才随有位,神光照室莹西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深奥的玄妙中又显现无为的真空,巧妙与笨拙在瞬间都需把握微妙的平衡。
大智慧隐藏于内心,能洞察远近事物,细微之处也都能清晰通晓。
在万物的交互中无人能分清界限,坦荡的心境始终如一。
环境和境遇取决于所处的位置,神明的光辉照亮了室内的东西两端。

注释

玄之玄:极深奥、难以言表的境界。
真空:无为、空灵的状态。
大智伏藏:深藏不露的智慧。
远近:距离的远近。
纤微尽达:细微之处都能理解透彻。
周旋物性:应对万物的特性。
境致三才:指天地人三才,也可理解为环境和境遇。
神光照室:比喻智慧或精神的光芒照亮空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赵炅的作品,名为《逍遥咏(其五)》。诗中表达了对哲学真理和宇宙万象的深刻洞察与感悟。

“玄之玄又见真空”,这里的“玄”指的是最高的、最深奥的道理,“真空”则是指宇宙间本质的虚无,这两者相结合,表达了对宇宙本源的探求和认识。诗人通过这种探求,试图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即“真空”的状态。

“巧拙临时要妙中”,这句话强调的是在艺术创作或是处理世事时,要能够捕捉到那个最为关键、最具匠心的瞬间。这需要极高的技艺和审美能力,才能在不经意之间达到了然。

“大智伏藏知远近”,这里的大智,是指那种包含深邃智慧的洞察力,它能够超越表象,触及事物的本质。这种智慧是隐藏的,但它可以辨识出世间万物的远近,即能看透世间的真相。

“纤微尽达了然通”,诗人强调的是在这个层次上,一切细小到极致的事物都能够被彻底理解,达到一种了然自得、通达无阻的境界。

“周旋物性谁区别,坦荡由来是且同”,这里讲述的是万物的本质都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诗人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其本性是平等和统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境致三才随有位,神光照室莹西东”,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宇宙万象与个人精神世界相互映照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宇宙的观察,感受到了天地间的和谐与美好,这种境界如同神圣之光,遍布在个人的内心空间,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能感受到这种照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哲理性的语言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以及个人精神层次上的超然与和谐。诗人试图通过这种高远的思考,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收录诗词(520)

赵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缘识(其三)

修心慕道入玄机,方便门停次第依。

种性莫教拘执定,因缘去住不相违。

离他少欲阴功积,淡薄深来绝是非。

浮世利名常自遣,真空妄想一时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缘识(其四十九)

行止由修鍊,辉光朗自然。

深山藏虎豹,大海隐龙泉。

鹤唳冲霄汉,龟生得寿年。

怡情含道识,浩渺九重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缘识(其三十三)

世间何所益,乐善有馨香。

贵贱虽差等,非违定不祥。

春台宜胜地,花木收严霜。

求取立身行,恒持但久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缘识(其三十一)

多言心不善,出口莫能追。

如梦欢娱乐,归家说盛衰。

拟将何所用,理乱别公私。

方寸巧旋设,小人亦可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