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同知孔圣之裔垂念逆旅用意勤甚诗以谢之

岩岩鲁山高,可望不可即。

袖有一瓣香,无路瞻圣域。

朅来高河阳,乃在天壤北。

离群久索居,心茅殆欲塞。

人言圣哲孙,来凭贰车式。

洙源分派清,龟蒙见孤崱。

愿效陈亢问,少祛樊须惑。

莫为徐群先,未遂仪封识。

良朋忽踵门,厚意传矜恻。

分我纤纩温,贲我素丝緎。

寒谷回春温,古道见颜色。

洪惟夫子墙,如天有辰极。

六经恢衣被,万化视法则。

嗟我早端诚,求道未有得。

暮年遭时屯,愿跻愈自力。

圣壁多旧藏,闻孙世秉德。

稽首求一言,书绅永为式。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家铉翁所作,表达了对孔氏后裔孔同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儒家圣贤孔子的敬仰和自身的求学问道之心。诗中通过描绘鲁山的崇高难以亲近,象征对孔子学说的景仰与难以触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孤独。诗人提到孔同像古代贤者孙康一样,带来了启示和教诲,希望能借此消除自己的疑惑。

诗中还提及洙水源头的清澈和龟蒙山的孤峻,暗喻孔子思想的深远和独特。诗人表达了向孔同请教的愿望,希望借此提升自己对儒家之道的理解。同时,诗人感叹自己早年虽有诚意求道,但收获不多,晚年面对困境,更决心努力提升自我。

最后,诗人感谢孔同的来访和赠予,这些礼物如同寒冬中的温暖,使他感受到古道的仁义和孔子学说的光辉。他将孔同视为夫子的典范,期待从他的教诲中得到指引,将孔子的教诲铭记于心。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儒家文化的敬仰和对学问的追求。

收录诗词(109)

家铉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见星行赠武春卿

天星之荧荧兮,历几千万年光景常如新。

人心之存存兮,特宇宙一粟粒乃能与天星同其明。

天象此以为象兮,维实理之著见。

人心此以为心兮,乃妙用之流行。

微云去来等妄幻,本体湛虚绝纤尘。

是故善观心者感星而自悟,境与心会不知星之为我我之为星。

嗟尔甘石氏之为学,仰测璇象若尺之有寸寸之有分。

但能以常数而窥陈迹,不能外躔郭而探造化之所以神。

我欲与君陵太虚而步碧落,稽首再拜谒帝庭。

仰瞻天辰上曜之正色,次阅苍龙赤鸟兔龟形。

愿求天光洒我昏浊质,使我自心圜明莹彻,会万象而涵太清。

归来跳出阴阳五行外,初筮再三闭口勿复论。

形式: 古风

风雨归舟图(其一)

挂帆涉沧波,瞬息三万里。

蓬莱有会期,莫为风雨止。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

东方职生之地而异端之书指为地下狱余窃非之

五行木维仁,四德春维元。

混沦判八极,维东最为尊。

万形囿大化,生生此其门。

兹为九州镇,岂以三望论。

彼为异端说,怪诞惊愚昏。

妄指阳明地,同彼长夜阍。

愚人戢冥威,奔走不惮烦。

顽夫惊罪福,未死先飞魂。

年年春向晚,时事羞蘋蘩。

我在神即在,帝顾良亦繁。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刘文蔚久苦目眚昨日乘凉来过共谈先天图义一夕翳去明现闾里以为异事因诗纪之

心以静而虚,眼以动而应。

心如明月悬太空,眼如当户挂清镜。

月光不受微云干,镜光或为尘土暝。

学问之道贵澄源,源之既澄流自正。

但令心体常如月体明,寒风暑暄岂能为我病。

吾友平生读书眼,炯然不与事物竞。

外圜偶被轻埃薄,灵府不摇中自定。

杜门息交踰三旬,强本胜邪在一静。

昨日扶杖过我蜗角庐,共谈壁上先天内外图。

穷探羲孔象中意,不与异说论悬殊。

高谈亹亹竟日暮,睛光滟滟生清矑。

夜归不烦炬火照,入门索观细字书。

晨兴宿雾尽扫却,银海烂烂可以贯碧虚。

神耶天耶孰能诘,心耶眼耶万变同一枢。

里人共传先生有良剂,争持病目求我涤懵眯。

先生无药亦无方,请将心来为君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