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无功岁暮见寄

豆秸灰动拥垆天,品字煨残榾柮烟。

诗草病多删枕上,眼花书久废灯前。

老依萧寺僧留宿,相对蒲团夜不眠。

筋力渐衰馀习在,梦中去趁暗门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炉火中的豆秸秆灰烬翻动,犹如天空中的品字形炊烟缭绕。
病痛让我在床上删改诗稿,视力模糊使我长时间放弃在灯下阅读。
我老去后常在僧人留宿的萧寺过夜,两人对坐蒲团,夜晚难以入眠。
尽管体力衰退,旧习难改,梦中仍追寻着那幽暗水路的小船。

注释

豆秸灰:炉火燃烧后的灰烬。
拥垆:围绕着炉火。
品字:像品字形排列。
煨残:烧剩的。
榾柮:木头燃烧后的余烬。
诗草:未完成的诗稿。
病多:疾病缠身。
删枕上:在床上删改。
眼花:视力模糊。
老依:依靠。
萧寺:寂静的寺庙。
僧留宿:僧人留宿。
蒲团:僧侣坐的垫子。
筋力:体力。
渐衰:逐渐衰退。
馀习:遗留的习惯。
梦中:在梦中。
暗门船:隐秘或幽暗的小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年诗人在岁末时的凄凉与孤独。"豆秸灰动拥垆天,品字煨残榾柮烟"两句,通过对室内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生活之艰辛和物质条件的简陋。"诗草病多删枕上,眼花书久废灯前"则透露出诗人因年迈体弱、视力不佳而未能如愿尽情于诗书,时间在无声中流逝。

"老依萧寺僧留宿,相对蒲团夜不眠"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寄宿于佛寺,与僧侣为伴,却因思绪万千而难以入睡。这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之复杂与不安。

最后两句"筋力渐衰馀习在,梦中去趁暗门船"则表达了诗人对身躯日衰和生活习性难以改变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通过梦境中驾舟出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心灵解放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朴实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示了诗人在岁暮时对生命、时间和精神追求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266)

宋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

  • 字:子虚
  • 籍贯:元平江路

相关古诗词

答无住上人

隐去看看白发新,草堂资尽箧生尘。

五陵亦有閒相识,只把黄金笑买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辟支岩道人

发寒多不剃,门雪少曾开。

瓦钵几星芋,石床三面苔。

缘衣虱懒拾,避猎鹿长来。

见说岩头树,前生手自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僧日观画蒲萄

玉山道人苍壁立,胸潴万斛松煤汁。

吐作千年古怪藤,犹带西湖烟雨湿。

元气淋漓草木活,太阴菌蠢虫蛇蛰。

须萦翠雾瘦蛟走,睛抉玄珠黑龙泣。

神剜鬼刻字崛奇,水精火齐光陆离。

天魔擎来帝青宝,鲸波涌出珊瑚枝。

墨花酣春马乳涨,醉梦渴想西凉姿。

风窗秋疑蠹叶语,露架夜忆虬柯垂。

须臾掩卷何所见,月落庭空无影时。

形式: 古风

端石砚

千年岩璞斩新硎,一片琳腴截紫青。

云汉带星来玉匣,墨池蒸雨出沧溟。

烟开雾敛天晶彩,海静江澄地典刑。

要与陶泓作佳传,老磨松液写《黄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