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寄陶苦子(其三)

区区累结束,恨恨起长思。

我行尚南国,君愁当告谁。

春芳君独惜,我自捋虬髭。

两意共一心,忧多复何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绛所作的《江上寄陶苦子》其三,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区区累结束”,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沉重心情,暗示了与友人的分别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了精心的安排或准备,却依然难以掩饰内心的不舍与疲惫。

“恨恨起长思”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因离别而生出深深的遗憾与思念,这种情绪在心中久久不能平息,仿佛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对友人的怀念。

接着,“我行尚南国,君愁当告谁”两句,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与关切。即使自己还在南国,但友人此刻的愁绪无人可诉,这种孤独与无助感跃然纸上,让人感受到深厚的友情与牵挂。

“春芳君独惜,我自捋虬髭”中,“春芳”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时光,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友人独自珍惜美好时光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而“我自捋虬髭”则是诗人自我安慰与反思的动作,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自我调适的过程。

最后,“两意共一心,忧多复何为”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核心,即无论身处何地,心系一人,共同面对生活的忧愁与挑战。这句话既是对友情的深情赞颂,也是对人生困境的一种积极态度,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真挚友谊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在离别与相聚之间的人性光辉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545)

何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柴桑故城有怀陶靖节先生

清晨入左蠡,薄暮柴桑城。

夙昔怀高风,悠然望玉京。

田园久已没,三径草纵横。

蝉鸣在高树,和风送清声。

斯人不可见,山水有馀情。

嗟予虽不敏,颇轻世上名。

缅维千古人,怀抱辄相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过江宁

生无谐俗骨,雅性在山水。

江淮与河汉,涉历非今始。

暮春理轻策,忽来五千里。

今陵旧陪京,严城高百雉。

我行骑敝驴,落日过都市。

父老为我言,未语先垂涕。

六街址尚存,高台平似砥。

宫阙禾黍中,瑟瑟秋风起。

独有秦淮流,千年不复改。

异哉秦始皇,金埋王气死。

天道本好还,二世亦已耳。

形式: 古风

访高望公村舍(其一)

高子善耕稼,结庐依山阿。

柴门对深巷,牛羊日夕过。

深耕而易耨,常恐恶草多。

圣贤日以过,古道若之何。

嗟尔宁戚子,徒然扣角歌。

努力事躬耕,但愿成嘉禾。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访高望公村舍(其二)

迂回入林莽,登我故人堂。

虽云离别久,两心同一方。

石琴弹无弦,知音何用伤。

蓬头王霸子,左右执壶觞。

觞至不复辞,飘然入醉乡。

殊矣世间人,丝丝较短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