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表达了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的情感。开篇“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两句,写出了夜深人静时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他的生活平淡而又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接着,“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表达了诗人对流年无常的感慨。一转眼间便离开了故土,再次见到太阳升起和夜晚降临,时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这里强烈地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漂泊的主题。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在江南的日子一天天流失,而在渭北的春天,他依旧在耕作。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写照,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界变化和个人的生命周期的深刻体悟。
最后,“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则预示着诗人即将迎来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三年的纪念。浔阳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或者事件,而“明日是三年”则指明天就是他离开某地或某个事件发生至今已满三年的日子。这不仅是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提醒,也是诗人内心对于这段时间的反思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个文人的内心世界,他对时间的感悟,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这是一首充满了哲理与情感交织的诗歌。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三百六旬今夜尽,六十四年明日催。
不用叹身随日老,亦须知寿逐年来。
加添雪兴凭毡帐,消杀春愁付酒杯。
唯恨诗成君去后,红笺纸卷为谁开。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提拔出泥知力竭,吹嘘生翅见情深。
剑锋缺折难冲斗,桐尾烧焦岂望琴。
感旧两行年老泪,酬恩一寸岁寒心。
忠州好恶何须问,鸟得辞笼不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