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颍扬州使院见禹卿遂同游累日复连舟上金山信宿焦山僧院作五言诗纪之

结友二纪前,别离万里外。

每恐终此生,无复容交会。

安知三故人,一夕今相对。

绿鬓既先凋,行恐成聋瞆。

妻孥幸无恙,幼稚尽成大。

两君盖神佑,滇蜀出万隘。

仆也疾未平,中朝谢俦辈。

举目孰不改,身存心可碎。

那择儒与佛,有得差为快。

既揽淮南春,雕阑杂锦绘。

使者官事馀,翩然动旌旆。

连舫指空江,但见天垂盖。

驳嶂立阳赧,受日腾光怪。

阴壑霭如云,蒙茏奏悲籁。

阴阳有开阖,一气无迁代。

谁云逝者多,澄川故如带。

举觞酹冯夷,布席卧惊汰。

聊与平生心,从容托江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鼐所作的《于子颍扬州使院见禹卿遂同游累日复连舟上金山信宿焦山僧院作五言诗纪之》。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扬州相聚,一同游览金山、焦山僧院的情景。

诗的开头提到与友人的久别重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担忧。接着,诗人描述了友人的变化,感叹时光流逝,同时也庆幸家人平安,孩子们成长。随后,诗人感慨自己身体未愈,无法与朝中同僚相会,面对世事变迁,内心感到痛苦。他不拘泥于儒家或佛教的教义,认为有所得便是快乐。在游览过程中,诗人欣赏了淮南的春色,赞叹自然之美。使者在公务之余,乘船游览,沿途景色壮观,山峦起伏,阳光照耀,云雾缭绕,自然界的声响悲壮而深沉。诗人认为自然界有其规律,生命虽逝去,但河流依旧清澈。最后,诗人以饮酒祭拜水神,铺席躺卧,与友人畅谈,将心灵寄托于江边的细流之中,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偕蒋春䢉舍人王元亭给事金莳亭御史登江鹤亭康山草堂

忆昔武功身不用,南走江津作游弄。

江风海月四天垂,中有琵琶声一纵。

清浊都忘身后名,轩裳那计当年重。

世閒从此有康山,二百馀年存屋栋。

江君新葺作阶墀,千岁虬龙今始种。

每来放鹤羽如轮,缥缈云霄思独控。

扬州三面邗沟上,中阜独临天宇空。

风前帆影入城来,天际斜阳低首送。

台省两贤皆鸷鹗,舍人文笔真苞凤。

淮南芍药落花时,记入层轩留玉鞚。

独余不饮复无诗,应愧主人开馥瓮。

形式: 古风

题合箫楼槁

《国风》有正变,用冠皆妇人。

德载重一世,美言播千春。

江山壮龙虎,人物渺荆榛。

卓玆白发嫠,养志忘贱贫。

濡翰写胸怀,皎月升秋旻。

感激或哀怨,终无俗淄磷。

二班汉东西,异彼蔡与甄。

何况竞宫体,绮丽《玉台》新。

少游咏芍药,蔑与昌黎伦。

异哉女郎诗,于今论《过秦》。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㝛摄山幽居僧舍次日略览山中诸胜逮暮遂归

五月暑未甚,况经新雨馀。

摄山若云起,飘然望远墟。

出郭偕好事,入谷扣幽居。

日晡禽声凉,崦风迓篮舆。

万树欹涧壑,一镫耿轩疏。

夜幮傍佛龛,晚案得山蔬。

云白绿林外,鸟啼朝日初。

推枕靧清泉,杖策曳轻裾。

杂石拥树根,万叠云涛如。

穿径石云中,杳然疑蹑虚。

法刹引遐历,宫树亦瞻诸。

高松荫暍行,清若循阶除。

亭午不逢客,寂尔惟钟鱼。

回首金碧转,始知山径纡。

耸望最高峰,筋力乏升岨。

循年嗟老矣,视日盍归欤。

复向山僧约,期余岩桂舒。

形式: 古风

九月八日偕叶治三陈硕士从弟仪筐侄彦卬谒明孝陵游览灵谷寺晤其方丈僧祇园

万事靡弗改,谁能测所终。

蒋山自齐梁,幢盖浮屠宫。

安知明祖宅,毁塔迁志公。

何怪三百年,寝阙生蒿蓬。

我来谒松下,黄槁閒霜丛。

故事识已少,今帝德良隆。

守吏卫樵苏,金碧馀穹窿。

环峰嶂东南,西眺旷青空。

郭外隐大江,杳来逝无穷。

杖策越断桥,攀跻入岩东。

密树欲无径,凉飙激榛中。

颓垣外已尽,立殿中犹雄。

想见徙建初,颇极匠制工。

老僧为设餐,共语斜阳红。

窴彼万古怀,企此三幡通。

人归壑谷闭,深翠澹濛濛。

林杪馀塔顶,盘鹘下秋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