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岳阳开元寺

竟夕凭虚槛,何当兴叹频。

往来人自老,今古月常新。

风逆沈鱼唱,松疏露鹤身。

无眠钟又动,几客在迷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整夜倚着栏杆眺望,何时能频繁地发出感叹。
来往的人们自己也在老去,而月亮从古至今总是新的。
风吹过水面,鱼儿沉吟,松林稀疏处可见到白鹤的身影。
无法入眠,钟声再次响起,有多少旅人在人生的困境中迷失。

注释

竟夕:整夜。
凭虚槛:倚着栏杆眺望。
何当:何时。
兴叹:发出感叹。
往来人:来往的人们。
自老:自己也在老去。
今古:从古至今。
月常新:月亮总是新的。
风逆:风吹过。
沈鱼唱:鱼儿沉吟。
松疏:松林稀疏。
露鹤身:露出白鹤身影。
无眠:无法入睡。
钟又动:钟声再次响起。
迷津:人生的困境,迷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情怀,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竟夕凭虚槛,何当兴叹频。"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靠着空寂的栏杆,常常发出叹息。这里的“虚槛”象征着一种隔绝与超脱,诗人似乎在通过这种环境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往来人自老,今古月常新。" 这两句则表达了时间流逝、人生易老,但自然界的景象却始终如一。这不仅是对时光流转的感叹,也隐含着诗人对于永恒与变迁之间关系的思考。

"风逆沈鱼唱,松疏露鹤身。" 这两句写景,通过风的逆境中鱼儿的歌唱,以及松间露出的鹤影,描绘了一种清幽、宁静的山林景象,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刻感悟。

"无眠钟又动,几客在迷津。" 最后两句则写出了夜晚无眠之时,寺庙里的钟声再次响起,而行者却在迷茫中前进。这不仅是对夜晚孤寂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31)

修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昭宗光化间,任庐山僧正。与贯休、齐己、虚中、处默等为诗友。五代初,应吴国征辟赴金陵。后死于朱瑾之难。以诗名,尤长于近体,多咏僧居生活。有《东林集》,已佚

  • 号:楚湘
  • 生卒年:?—918

相关古诗词

寄贯休上人

常语亦关诗,常流安得知。

楚郊来未久,吴地住多时。

立月无人近,归林有鹤随。

所居浑不远,相识偶然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望西山

积翠异诸岳,令人看莫休。

有时经暮雨,独得倚高楼。

云外僧应老,林间水正秋。

到头归隐处,岂在问嵩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雪中送人北游

然知心去速,其奈雪飞频。

莫喜无危道,虽平更陷人。

远郊光接汉,旷野色通秦。

此去迢遥极,却回应过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喜僧友到

十年消息断,空使梦烟萝。

嵩岳几时下,洞庭何日过。

瓶乾离涧久,衲坏卧云多。

意欲相留住,游方肯舍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