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文人夏孙桐所作,名为《魏梅孙甫留馆应特科被擢改官山左赠诗》。诗中以魏梅孙甫为对象,表达了对其才华与命运的感慨。
首联“平生苦不薄邹枚,风采频频动外台”赞美魏梅孙甫才情出众,其风度和才华多次触动外界的高官显贵。这里将魏梅孙甫与汉代著名文学家邹阳、枚乘相提并论,显示了对他的极高评价。
颔联“百日未温中秘席,千寻早识豫章材”进一步描绘魏梅孙甫的才华早露,即使在尚未完全展露才华之时,就已经被识为具有深厚学识和才能的人,如同豫章之材,珍贵而难得。
颈联“飞翔鹏鴳原殊致,得失鸡虫最可哀”运用鹏鸟与鴳鸟的对比,象征魏梅孙甫与普通人的不同命运,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得失的感慨,认为即使是微小的得失,也足以令人感到悲哀。
尾联“巢父掉头烟海阔,何时同办钓竿来”引用巢父的故事,表达了希望与魏梅孙甫一同隐居、享受自由生活的愿望,同时也暗含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之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魏梅孙甫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其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