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故明静师支离堂

支公昔讲支离学,堂上无容坐客毡。

往日衣冠今尚否,经春几席自萧然。

谈间精义门人记,身后清风嗣子传。

一纪宦游寻旧社,空将感涕洒尘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从前支公讲解奇特的学问,课堂上没有地方容纳坐垫。
过去的荣华衣冠是否还在?经过整个春天,书斋显得格外冷清。
交谈中精深的义理弟子们牢记,去世后清廉的风范由儿子传承。
十年官场漂泊,寻找旧时的友社,只能空怀感慨,泪水洒在书籍上。

注释

支公:指支遁,东晋时期名僧。
昔:过去。
讲:讲解。
支离学:奇特的学问,可能指佛教或玄学。
堂上:课堂上。
坐客毡:坐垫。
衣冠:古代士人的服饰,象征身份和地位。
尚否:是否还存在。
经春:整个春天。
几席:书桌和坐席。
萧然:冷清。
精义:精深的道理。
门人:弟子。
身后:去世后。
清风:比喻高尚的品德。
嗣子:继承人。
宦游:做官在外。
旧社:旧友或旧地。
感涕:感慨的泪水。
洒尘编:洒在书籍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对已故明静师支离堂的追忆和感慨。首句“支公昔讲支离学”描绘了支公(可能是指支遁,东晋时期的高僧)在堂上讲授深奥学问的情景,而“堂上无容坐客毡”则暗示了当时的学术氛围严谨,座位紧张。接着,“往日衣冠今尚否”表达了对昔日师长风采的怀念,以及时光流逝的感叹。

“经春几席自萧然”进一步渲染了课堂的寂寥,即使经过一个春天,那曾经热闹的讲席也只剩下清冷。诗人通过“谈间精义门人记”回忆起师徒间的精妙讨论,这些深刻的教学内容被弟子们铭记在心。“身后清风嗣子传”则赞美了师德如清风,影响深远,弟子们将其传承下去。

最后两句“一纪宦游寻旧社,空将感涕洒尘编”表达了诗人自己在外为官多年后,重访旧日师门,却只见物是人非,只能将感怀之情寄托于笔墨之间,洒在尘封的书籍中,充满了对师恩的深深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对师道的敬仰和对过去的追思。

收录诗词(833)

强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经春久雨未尝寻芳舟次黎驿始见桃李红白成阵爱而有题

春风不散三冬雪,暖日犹明五月霞。

病眼漫开常见雨,客颜新破始逢花。

故园何在情还剧,旧驿空存使转赊。

白白朱朱今颇验,退之诗句亦天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经春长在幕府今日偶出见花

幕府文书日日同,愧无长策议平戎。

但惊蓬鬓看双白,不觉花枝已半红。

宦意蹉跎侵晚景,客愁散漫逐春风。

古人枉说从军乐,兴在江湖短艇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经春罕尝见花今出湖上悉已离披

飞花何太急,春在岂须忙。

乱点不经眼,残枝犹断肠。

愁看湖色净,怯照鬓毛霜。

回首壮游地,幽襟付浅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若师院咏笋

戢戢新芽迸旧林,才生有节便虚心。

已邻佛界黄金地,更学仙家碧玉簪。

失灌要须防倦仆,偷餐切莫听饥禽。

凭师养取成修竹,截管终令作凤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