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为忆仙姿,相思恨、缠绵未足。

从别后、沈郎消瘦,带围如束。

消息三年沈过处,关山千里无飞肉。

算谁知、中有不平心,弹棋局。空想像,金钗卜。

时畏玩,回纹曲。许何时重到,琐窗华屋。

长得一生花里活,软红深处鸳鸯宿。

也胜如、骑马著征衫,京尘扑。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翻译

为了回忆她的仙子般的容颜,我对她的思念之情深深缠绕,还未消减。
自从分别后,我如同沈约般日渐消瘦,腰带紧得像束在身。
三年来音信全无,如同千里关山间没有传递的飞鸿。
谁能理解我心中的不平,就像那棋盘上的棋子,空自期待着能有所改变。
时常害怕时光消磨,回纹曲折,不知何时能再次相见,在华丽的窗棂和屋宇中。
愿我能一生在花丛中度过,与她共宿在软红深处的鸳鸯巢穴。
这总比身披征衣,骑马奔波在京都尘土中要强得多。

注释

仙姿:形容女子超凡脱俗的容貌。
沈郎:沈约,南朝诗人,以体弱多病著称,此处借指消瘦的人。
带围如束:形容腰带紧束,暗示身体消瘦。
飞肉:比喻书信或信息,形象地表达音讯全无。
不平心:内心不平,可能指对分离的不满或思念的痛苦。
弹棋局:比喻生活中的困境或期待变化的境况。
琐窗华屋:精致的窗户和华丽的房屋,象征美好的生活环境。
软红深处:形容富贵人家的深宅大院。
征衫:出征或远行时穿的衣服,暗示旅途劳顿。
京尘:京都的尘土,象征繁华背后的艰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千里的《满江红》。从内容上看,诗中表达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缠绵和不舍。开篇“为忆仙姿,相思恨、缠绵未足”即设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通过对美好形象的回忆,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留恋。

随后的“从别后、沈郎消瘦,带围如束”描写了离别之后,思念之人因相思而憔悴失色的情景。这里的“沈郎”可能是对所思之人的昵称,而“带围如束”则形象地表达了其在思念中的瘦弱与消减。

接下来的“消息三年沈过处,关山千里无飞肉”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辽阔,增强了诗中相思的主题。这里的“消息”可能指的是书信或音讯,而“关山千里无飞肉”则是用来形容相隔遥远,没有任何信息可以传递。

“算谁知、中有不平心,弹棋局”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不平之感。诗人通过下棋这一静态场景,暗示了内心的寂寞与无奈。

“空想像,金钗卜。时畏玩,回纹曲”则是对美好记忆的追念,通过物象(金钗)和音乐(回纹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细腻。

最后,“长得一生花里活,软红深处鸳鸯宿。也胜如、骑马著征衫,京尘扑”是对美好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和对比。在这里,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一生的平淡生活,也比起戎装征战的艰辛要好得多。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记忆的追寻,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现实生活状态的向往与比较,构筑了一个充满情感和哲思的意境。

收录诗词(93)

方千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

山色澄秋,水光融日,浮萍飘碎还圆。

数行征雁,分破白鸥烟,高下回塘暗谷,写幽思、终日溅溅。

闲凝望,残霞暝霭,何处一渔船。

江南,思旧隐,筠轩野径,茅舍疏椽。

惯携壶花下,敧帽风前。

想像渊明旧节,琴中趣、何必疏弦。

归欤计,不将五斗,输与北窗眠。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先]韵

满路花/促拍满路花

莺飞翠柳摇,鱼跃浮萍破。班班红杏子,交榴火。

池台昼永,缭绕花阴裹。山色遥供座。

枕簟清凉,北窗时唤高卧。翻思少年,走马铜驼左。

归来敲镫月,留关锁。年华老矣,事逐浮云过。

今吾非故我。那日尊前,祗今问有谁呵。

形式: 词牌: 促拍满路花

满路花/促拍满路花

帘筛月影金,风卷杨花雪。天边鸿雁少,音尘绝。

春光欲暮,客心归心折。江湖波浪阔。

目断家山,料应易过佳节。柔情千点,杜宇枝头血。

危肠馀寸许,谁能接。眠思梦忆,不似今番切。

欲对何人说。揽镜沈吟,瘦来须有差别。

形式: 词牌: 促拍满路花

瑞龙吟

楼前路。愁对万点风花,数行烟树。

依依斜日红收,暮山翠接,平芜尽处。小留伫。

还是画栏凭暖,半扃朱户。

帘栊尽日无人,消凝怅望,时时自语。

堪恨行云难系,赋情杨柳,徘徊犹舞。

追想向来欢娱,怀抱非故。题红寄绿,魂断江南句。

何时见、轻衫雾唾,芳茵莲步。燕子西飞去。

为人试道,相思闷绪。空有肠千缕。

清泪满,斑斑多于春雨。忍看鬓发,密堆飞絮。

形式: 词牌: 瑞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