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东湖(其四)

邯郸尘梦觉,归卧读书林。

投老菊三径,忧时雪一簪。

鱼安知我乐,鸥自识翁心。

已矣钟期死,眼前谁赏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从邯郸的梦境中醒来,回到林中读书休息。
年老后只想在菊花盛开的小径上隐居,忧虑时事只能把愁苦寄托在雪白的发簪上。
鱼儿哪里能理解我的乐趣,只有鸥鸟能懂得我的心意。
可惜啊,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已经去世,现在还有谁能欣赏我的琴声呢?

注释

邯郸:地名,古代赵国都城。
尘梦:世俗的梦境,比喻官场生活。
归卧:回归田园,闲居。
读书林:指隐居读书的地方。
投老:到了老年。
菊三径:用典,指隐居生活,古代有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典故。
雪一簪:形容头发斑白如雪,象征岁月和忧愁。
鱼安知我乐:反问,鱼儿怎能理解我的快乐。
鸥自识翁心:鸥鸟能理解我的心意,借鸥鸟表达自己的心境。
钟期死:钟子期去世,这里借指知己或知音。
赏音:欣赏音乐或理解心意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必?所作的挽诗《挽陈东湖(其四)》。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陈东湖的深切怀念和自己的感慨。首句“邯郸尘梦觉”以邯郸梦寓指人生如梦,诗人从梦境中醒来,暗示现实的失落感。接着,“归卧读书林”描绘出诗人选择隐居读书的生活状态,流露出淡泊名利的志趣。

“投老菊三径”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示自己年事已高,但仍渴望在简朴的生活中种植菊花,寄托高洁情操。“忧时雪一簪”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将愁思比作雪白的发簪,形象地展现了他的忧国之情。

“鱼安知我乐,鸥自识翁心”运用拟人手法,鱼儿不懂得诗人的乐趣,鸥鸟却能理解他的心境,暗示知音难觅的孤独。最后两句,“已矣钟期死,眼前谁赏音”借用古代知音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表达对失去知音的哀痛,感叹身边无人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个人生活和历史典故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品格和情怀。

收录诗词(139)

赵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陈东湖(其二)

东湖地百弓,左柳右芙蓉。

老屋三间月,童颜七十翁。

晓凉快吟屦,晚霁醉渔篷。

一夜西风惨,池荷不敢红。

形式: 五言律诗

饯尹权宰(其一)

半年笔底种甘棠,棠未成阴又趣装。

明月扁舟琴鹤共,西风一剑斗牛光。

人生易散情如海,事会无穷鬓未霜。

莫把屠龙斩蛟手,便携短棹钓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饯陈柳边权惠阳教

豪气元龙习未除,扁舟撑月过丰湖。

饭虽不足犹携鹤,累既无多合载书。

野客惯曾怜郑老,诸公何敢薄相如。

江湖交旧如垂问,为道衰颓只故吾。

形式: 七言律诗

饯实斋趋朝

四海人物如晨星,老成典型公一人。

秋月玉壶光皎皎,飞鸾不骖翔八表。

寒花晚节纷其香,春风笔底多甘棠。

景定东南民力竭,天畀福星照南粤。

尽洗蛮烟瘴雨尘,药洲草木欣然春。

至今民拜宽分赐,古有今无此廉吏。

清风去后凛冰台,前度刘郎又复来。

阃府清明民快活,满腔子仁活泼泼。

一十四州生意多,海鳌不动红牙高。

治平奏最居第一,生平受用惟一实。

一朝徵入作侍郎,晋升邃阁侍华光。

国家多难予谁与,嗣王小毖新求助。

矧今耆俊莫如公,泰内君子上下同。

大用之机其在此,周公冢宰毋专美。

不然成王方幼冲,何为衮衣赤舄先归东。

送公此行登鼎席,南丰瓣香此昕夕。

他时英俊馆翘材,桃树应思去后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