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倪敦复往池州决狱

忽领外台檄,离家不辞艰。

破雪陟远道,侵星出重关。

提刀聊四顾,决狱谈笑间。

旦经五峰寺,遂发九华山。

朗饮云泉秀,妙依松石闲。

琳琅如得句,先寄南风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倪敦复前往池州执行审判任务的旅程与心境。诗中充满了对旅途艰辛的描述,以及对即将面对工作的期待与自信。首句“忽领外台檄,离家不辞艰”点明了倪敦复突然接到了前往外地执行司法任务的命令,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家乡,展现了其为公义不畏艰难的决心。

接着,“破雪陟远道,侵星出重关”描绘了他穿越重重困难,踏过积雪覆盖的道路,清晨时分便出发的情景,形象地展示了旅途的艰苦与不易。而“提刀聊四顾,决狱谈笑间”则表现了倪敦复在面对审判任务时的从容与自信,即使是在旅途中,也随时准备着处理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谈笑之间彰显了他的专业素养和镇定自若的态度。

后半部分“旦经五峰寺,遂发九华山。朗饮云泉秀,妙依松石闲”转而描写倪敦复在途中的所见所感。他经过五峰寺,继续前往九华山,沿途欣赏着云雾缭绕的泉水之美,与松石相伴的宁静之境,这些自然景色不仅为他的旅途增添了几分诗意,也似乎在暗示着他内心的平静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后,“琳琅如得句,先寄南风还”表达了倪敦复在旅途中灵感涌现,仿佛得到了美妙诗句,他决定将这份感悟通过南风传递给远方的人们。这既是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也是对分享知识、传递智慧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倪敦复作为一位公正无私的法官,在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与智慧,同时也融入了自然美景的描绘,赋予了作品以丰富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送敦复至观音寺再用前韵祝别

太道既如砥,安舆宁险艰。

通沟水决决,出林鸟关关。

紫诏下天外,黄气生眉间。

归当趋玉陛,岂容眷名山。

接物齐彼分,存诚肃吾闲。

我心如路草,愿君与春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陶然轩呈孔掾

我醉不在酒,心常醉于天。

出处无固必,四时任陶然。

世网谁拘拘,冥鸿自翩翩。

隐凡乐吾乐,陶然名此轩。

采掇富菊杞,芬香籍兰荃。

啼鸟助春喜,相呼语涓涓。

好风集清微,时写朱丝弦。

秋月莹池上,腊雪堆檐前。

客来亦把酒,客去醉还眠。

为君发短调,意将千载传。

形式: 古风

安中尚书见招同诸公登雨华台

城南五里近,驱车稍停休。

层台临古刹,欣陪清净游。

凭高送远目,考古思名流。

更读琳琅篇,叙事何其周。

尸黎与法云,接迹居岩幽。

趣将金仙谐,行匪邪径由。

至今手植松,千丈腾龙虬。

悟发特异众,妙龄已依刘。

天华无根蒂,应讲来飞浮。

帝释昔举手,此理谁可侔。

迩来表前踪,新亭压鳌头。

空渚栖古月,大江浴清秋。

旷怀出十地,壮气横九州。

三山连天门,水府卧金牛。

故国罗绮灭,深宫榛莽留。

兴亡千岁间,愁绪如缲抽。

惟馀北岭云,无心自悠悠。

高鸿正飞冥,网罗安得收。

公等真丈夫,问学皆渊丘。

不应持使旄,归合登瀛洲。

桓桓鼎鼐司,落落金马俦。

君臣若尧舜,明良互赓酬。

胡为慕瞿聃,玄微解而优。

愿舒三日霖,慰此旱岁求。

乾坤涵润泽,使我醉两眸。

咄嗟勿重陈,玉树后庭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李嘉甫朝散还台

春风连作恶,吹雪深尺五。

元宵无灯火,闭关与谁语。

忽闻营从过,倾盖挹眉宇。

相亲如故人,坐久加循抚。

蓬茅只数间,馀无一丘土。

半俸足以饱,未尝诣州府。

白云寓远目,清溪照灵腑。

趋閒已忘忧,浩歌唯汲古。

明公志方壮,富贵何可取。

高才孰能当,如罴亦如虎。

致君为唐虞,泽民作霖雨。

功名垂乾坤,儿孙列簪组。

于予一何辽,而能强相与。

聊书送行章,欲以明出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