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大风

腊尾春头难作客,借书数帙共徘徊。

洛阳东风远寻我,水波参折冯陵来。

可怜难问洛阳事,念我邑墓有馀哀。

汉儿辫发益胡军,望望都门何日开。

勤王之师未肯发,怒飙激起无摧颓。

黄河高浪大岯山,金贼欲遁不得回。

吴樯楚柁日千里,大府有粟宁待催。

朝廷号令必偃物,我得归到孝王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年末年初难以作客,借阅多卷书籍独自徘徊。
洛阳的东风远远追寻着我,水波起伏如冯陵般涌来。
可惜无法询问洛阳的近况,思念故乡坟墓心中充满哀伤。
汉人孩童头发渐染胡风,遥望京城何时能重开。
勤王的军队尚未出动,愤怒的风暴激起,无人能阻挡。
黄河巨浪拍打大岯山,金贼想逃却无法回头。
吴地船只楚地舵手,每日疾驰千里,仓库粮食充足无需催促。
朝廷号令必定使万物安宁,我期待回归孝王台。

注释

腊尾:农历年底。
春头:年初。
徘徊:犹豫不决,独自漫步。
冯陵:水势汹涌的样子。
可怜:可惜,悲哀。
汉儿:指中原人。
辫发:指受胡风影响的发型。
勤王:尽力辅佐君王。
怒飙:狂风。
大府:朝廷或官府。
孝王台:可能指作者怀念的地方或某位历史人物的纪念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旅次大风》,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对时局的忧虑。首句“腊尾春头难作客”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无奈,紧接着“借书数帙共徘徊”展现了他借书消遣、内心苦闷的情景。诗人感叹“洛阳东风远寻我”,暗示自己对故乡洛阳的深深思念,同时“水波参折冯陵来”形象地描绘了大风的猛烈。

“可怜难问洛阳事,念我邑墓有馀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友的牵挂和对故土的哀思。接下来,“汉儿辫发益胡军”反映了边疆战事的紧张,以及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望望都门何日开”则流露出对京城解封的期盼。

“勤王之师未肯发,怒飙激起无摧颓”揭示了朝廷对于平叛行动的犹豫,而“黄河高浪大岯山,金贼欲遁不得回”则预示着战争形势的严峻。诗人期待“吴樯楚柁日千里,大府有粟宁待催”,希望物资能及时送达前线。

最后两句“朝廷号令必偃物,我得归到孝王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个人归乡的渴望,以孝王台为归宿,寄托了他对和平与家族团聚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旅途见闻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晓霁

沈痾春夜客,风雨送愁来。

晓云收风雨,一瞬静九垓。

东皇太一人,盗贼何有哉。

上使四门辟,岂但桃李开。

下使小人退,即日大辂回。

昭昭负帝德,汲汲掞天才。

白头见太平,酒醒豁所怀。

形式: 古风

江南桃叶齐,江北桃根低。

各自擅风流,人情千载迷。

桃花竟谁比,风雨日凄凄。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流寓海陵半年忽得周元仲分宁书欣慰与常日不同辄有作代书

海陵士子江东客,我到海陵无主人。

苍波知君到何处,直待书来消息真。

与君相去岁月久,世事茫茫谁出手。

桑田欲变仙人去,鹤驾云轩安得取。

愁肠出泪付沧波,江上秋风奈我何。

何处云山君待我,更烦先寄綵云歌。

形式: 古风

留题景升北窗

南楼吹笛何人怨,北窗垂杨永日閒。

何用绿杨高百尺,诗情笔趣总相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