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拟挽歌五首(其一)》,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诗中描绘了对死亡的思考与对生者情感的感慨。
开篇“百年苦役役,一死已休休”,诗人以“役役”形容人生的劳碌与疲惫,将人的一生比作漫长的劳役,而“一死已休休”则表达了对死亡的解脱与期待,暗示了对生命短暂与劳苦的厌倦。
接着,“惟我方自适,妻子空悲愁”,诗人自述在生命的尽头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他的亲人却因失去他而感到无尽的悲伤和愁苦。这种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生死之间的矛盾与无奈。
“满樽奠美酒,满盘荐珍羞”,在即将离世之际,诗人以丰盛的酒食来祭奠自己,这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过往生活的怀念。然而,“我终不可起,汝情谩悠悠”,诗人明白自己无法再站起来,只能眼看着亲人的情感如同悠悠的思绪般无处安放。
最后,“送我入蒿里,寂寞无春秋”,诗人想象着自己被送往幽冥之地,那里是孤独与寂寞的永恒,没有四季更迭,只有无尽的寂静。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死亡的恐惧,也反映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