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答王学士庐山篇见赠之作

我昔庐山寻瀑布,香炉峰上披烟雾。

白云无事早知还,欲共渊明奋高步。

渊明醉石横溪边,九叠屏风三叠泉。

饮酒正怜重九日,闻钟忽悟远公禅。

吾心皎皎如秋月,照映寒潭无可说。

何妨变化若浮云,自有光辉含积雪。

沙门束教非高士,吾今况尚为人子。

养母宜耕十亩田,求人欲著三朝史。

简君旧赠庐山篇,庐山回首泪潺湲。

遗民此日成通隐,啸傲王侯亦偶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追答王学士庐山篇见赠之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向往与追寻,以及在庐山所见所感的深刻体验。

首句“我昔庐山寻瀑布”,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前往庐山探寻瀑布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接着,“香炉峰上披烟雾”描绘了庐山的神秘与壮观,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白云无事早知还,欲共渊明奋高步”则表达了诗人想要追随陶渊明的脚步,追求自由与高雅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几句“渊明醉石横溪边,九叠屏风三叠泉。饮酒正怜重九日,闻钟忽悟远公禅”展现了诗人对陶渊明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智慧的领悟。陶渊明在庐山溪边饮酒赏景,诗人仿佛也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超脱。而听到寺庙的钟声,诗人顿悟到了佛教的真谛。

“吾心皎皎如秋月,照映寒潭无可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澄明,如同秋夜的明月,照亮了深邃的寒潭,却难以言表其美妙。“何妨变化若浮云,自有光辉含积雪”则是诗人对自我变化与成长的思考,即使像浮云般变化不定,内心依然拥有如积雪般永恒的光辉。

最后,“沙门束教非高士,吾今况尚为人子。养母宜耕十亩田,求人欲著三朝史”体现了诗人对传统道德与责任的坚守。他意识到作为人子,应当孝顺父母,通过辛勤劳动来供养母亲;同时,他也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后世留下有价值的历史记载。

“简君旧赠庐山篇,庐山回首泪潺湲。遗民此日成通隐,啸傲王侯亦偶然”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赠诗的怀念,以及对庐山美景的深深眷恋。尽管时间流逝,但庐山的景色依旧令人心驰神往。诗人以遗民自比,表示即使身处纷扰之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独立,不为外界所动。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听琴歌

匡庐瀑布三千尺,飞入琴中如霹雳。

苏门仙者听无声,一任崩云兼裂石。

峄阳桐树尔何求,不遇箫韶返故丘。

明月从来不妄照,孤云何事亦群游。

形式: 古风

锦石歌为梁芝五作

匹夫守志如磐石,采山饮河聊自适。

五色文章世不怜,散作金膏和水碧。

梁芝拾得满数斗,云自铜陵大江口。

他年持献女娲来,西北天倾复何有。

形式: 古风

题伍子胥传赠友

丈夫忠孝难两立,此身一死真可惜。

雪耻当为伍子胥,归仇莫作徐元直。

鹿生于野命系庖,时危那得适乐郊。

干将大阿不自握,为人所戮非英豪。

君今何为恋儿曹,及时建钺拥旌旄。

骑虎之势不可下,负恩人是报恩者。

形式: 古风

题卫叔卿博台

昭王旧作钩梯处,武帝尝求博戏人。

羽盖云车何婀娜,花台石笋复嶙峋。

强梁自贵欲相臣,何足误之大道真。

紫芝老父曾逃汉,飞兔先生亦却秦。

紫雾濛濛绝壑里,閒持六箸对天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