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志

曹刘有志混华戎,无奈吴儿两炬红。

赤壁焰烧云梦泽,夷陵光照永安宫。

人间自此鼎三足,天上无由日再中。

惟有葛公心未死,夜深寒月照孤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曹操和刘备都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吴国的火光两次照亮了历史
赤壁之战的烈焰蔓延到云梦泽,夷陵之战的光芒照亮了永安宫
从此世间三国鼎立,天上的太阳再无法独占中天
只有诸葛亮的心不死,深夜寒月映照着他孤独而忠诚的信念

注释

曹刘:指曹操和刘备。
混华戎:统一华夏与外族。
吴儿:指东吴孙权。
两炬红:两次关键战役的火光。
赤壁:古代战场名,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
云梦泽:古代湖泊区域,这里代指广阔地域。
夷陵:又名猇亭,刘备败于吴国的地方。
永安宫:刘备在白帝城的宫殿。
鼎三足:比喻三国鼎立的局面。
日再中:太阳居于天空中央,象征天下一统。
葛公:指诸葛亮。
心未死:指诸葛亮的志向和精神不灭。
孤忠:孤独而坚贞的忠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读三国志》。诗人以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位历史人物在三国时期的争霸为主线,通过描述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的关键战役,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烽火连天与英雄豪情。

首句“曹刘有志混华戎”概括了曹操和刘备两位枭雄试图统一华夏的决心,而“无奈吴儿两炬红”则暗示了孙权的势力不容小觑,尤其是赤壁之战中的火攻,象征着吴国的智谋与力量。“赤壁焰烧云梦泽,夷陵光照永安宫”两句具体描绘了这两场战役的壮观景象,赤壁之火照亮了广阔的云梦泽,夷陵之光映照着孙权的永安宫,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决定性。

“人间自此鼎三足,天上无由日再中”进一步比喻三国鼎立的局面,意味着天下不再是一统,如同太阳不能再居于天空中央,象征着权力的分散和平衡。最后,“惟有葛公心未死,夜深寒月照孤忠”则转向对诸葛亮的评价,赞扬他在乱世中坚守忠诚,即使在深夜寒月之下,其忠心依然如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三国历史为背景,通过战争场面的描绘和对关键人物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忠贞精神的敬仰。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杜贤良文卷

举公售浅戒深钩,学士谈根讳末流。

万古斯文真一发,百年逢子散千愁。

气雄声正师韩集,格重词妍似柳侯。

天遣孤穷应有意,未追彖系莫轻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读撄宁诗集效其体寄荆门赵守二首(其二)

多谢君侯尊古德,新开诗集向春风。

隔生始见斯文贵,未死谁邻此老穷。

纸上岁时犹可数,句中恩怨已成空。

若为唤得撄宁起,看破浮云合更工。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读撄宁诗集效其体寄荆门赵守二首(其一)

玉州政事荆州说,邻叟欢呼病叟闻。

转地光风芽甲暖,照天寒鉴骨毛分。

花村犬睡沈抱柝,秧地人归劝耦耘。

安得旌旗来北梦,放教恩泽到南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辱井

寺前蔬圃是台城,寺后寒泉入柳营。

玉甃多年无旧物,银瓶终日有哀声。

游童走卒争嗤点,弱水贪泉共姓名。

不似冶城三尺土,钟山回首让峥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