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寺前蔬圃是台城,寺后寒泉入柳营。
玉甃多年无旧物,银瓶终日有哀声。
游童走卒争嗤点,弱水贪泉共姓名。
不似冶城三尺土,钟山回首让峥嵘。
这首诗名为《辱井》,作者项安世是宋代文人。诗中以南京台城的一口井为题材,展现了井的历史变迁和周围环境。首句“寺前蔬圃是台城”,描绘了井旁的景象,寺与菜园相映成趣,暗示了历史的沧桑。次句“寺后寒泉入柳营”,进一步描绘了井水源源不断地流经柳树下的情景。
第三句“玉甃多年无旧物”,“玉甃”形容井壁的精美,但多年过去,井边已无昔日的痕迹,透露出一种岁月流转的感慨。第四句“银瓶终日有哀声”,“银瓶”可能指汲水的工具,哀声暗指井水的流失或低沉的回音,寓含着诗人对井的怜惜之情。
第五、六句“游童走卒争嗤点,弱水贪泉共姓名”,通过游童走卒对井的嘲笑和戏谑,反映出人们对井的忽视和遗忘,同时也揭示了井的默默无闻。最后一句“不似冶城三尺土,钟山回首让峥嵘”,将井与南京其他名胜如冶城、钟山相比,表达了井虽然平凡,但其历史地位和承载的情感却并不逊色于这些显赫之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井为载体,寓言深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默默无闻事物的敬意。
不详
下帘读易沈君平,老向人间识世英。
戏把年龄聊复问,从来富贵不须评。
联翩诗笔粗豪甚,矍铄精神顾盼明。
我欲求田古松邑,君言此计几时成。
向来定远太平平,自殿银袍五百英。
觜距不堪誇试席,齿牙无复近乡评。
重探虎穴颜何厚,忽见稽山眼暂明。
赖有东阳老居士,相逢一笑又诗成。
相望五千里,话别十三年。
知我到江左,烦兄来日边。
朋游俱健否,须发已卷然。
共说儿童事,分明在目前。
皇华万里赴临洮,亲向君王乞骑曹。
合为圣朝修马政,可容穷邑试牛刀。
横驱旌节半天下,自许才名一世豪。
早晚西来八千匹,九重何以答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