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露青天月漏光,中庭立久却归房。
水窗席冷未能卧,挑尽残灯秋夜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图景,诗人在中庭立久,似乎在享受那份难得的宁静与清凉,但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的房室。室内的水窗席冷,透露出一丝寂寞和孤独,但由于未能入睡,诗人只能挑亮残灯,度过漫长的秋夜。
首句“云露青天月漏光”中,“云露”指的是晚上天空中的云和露水,“青天”则是对清澈夜空的描绘,“月漏光”表达了明月高悬,洒下银白色的月光。这一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秋夜气氛。
“中庭立久却归房”中的“中庭”指的是家中的中央庭院,“立久”则表达了诗人在那里站立良久,享受那份清幽和孤独。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这两句传递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世界的回归。
“水窗席冷未能卧”一句,“水窗”指的是窗前有水流过的地方,常用来形容环境清幽,“席冷”则是室内的被褥因为空间的凉意而感到寒冷。诗人因为心中所思,导致“未能卧”,无法安然入睡。
最后一句“挑尽残灯秋夜长”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光阴的珍惜。在漫长的秋夜里,诗人不忍让那一点微弱的灯光消失,因此不断地挑拨灯芯,以延长光明。这里的“残灯”既指那点即将熄灭的火焰,也象征着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凋零。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深秋之夜中的孤独与感慨,以及他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力感。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西江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
犹道江州最凉冷,至今九月著生衣。
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
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
吴中白藕洛中栽,莫恋江南花懒开。
万里携归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