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北固山下旧居

池塘燕子旧人家,杨柳春寒一径斜。

夜读自生书带草,朝饥曾对米囊花。

侯谁在矣山如昨,今我来思鬓已华。

舍馆不知何日定,竹舆鸣雨又咿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旧时燕子飞过池塘边,春寒料峭杨柳路弯弯。
夜晚独自读书见青草,早晨饥饿曾对着米囊花。
曾经的权贵已不在,山景依旧人事全非,我却白发添了几许。
寄居的馆舍何时能安定,竹制小车在雨中发出吱呀声。

注释

池塘:指水塘或湖泊。
旧人家:昔日的房屋,可能暗示过去的居民。
杨柳:春天的杨树和柳树。
春寒:初春的寒冷天气。
夜读:夜晚读书。
书带草:一种植物,古人常用以象征学问。
朝饥:早晨感到饥饿。
米囊花:可能指某种象征性的花,与贫困生活有关。
侯谁:指过去的权贵或重要人物。
山如昨:山景依旧,暗示时间的流逝。
鬓已华:形容头发斑白,表示岁月已逝。
舍馆:寓所或临时住所。
何日定:何时能确定下来。
竹舆:竹制的小车。
鸣雨:在雨中发出声音。
咿哑:形容竹舆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开篇“池塘燕子旧人家,杨柳春寒一径斜”两句,就已经勾勒出了一个静谧而又带有几分萧瑟的景象。燕子在池塘边飞翔,旧日的人家依稀可见,而杨柳随着春风轻轻摇曳,一条小路因为春寒而显得斜倚,这些都是对过往生活的描绘。

接着“夜读自生书带草,朝饥曾对米囊花”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在旧居中的孤独与清贫。夜里独自阅读,书页间夹带着野草,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学问生活;而早晨因饥饿面对米囊,却只见到其中盛开的花朵,这些花可能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清贫却充满希望的象征。

“侯谁在矣山如昨,今我来思鬓已华”两句中,“侯谁”一词用得神秘而古老,似乎在询问过去的某个人是否还在那座山中。而“今我来思鬓已华”则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感慨,自己的头发已经花白,而往日的旧居和旧友又在何方?

最后,“舍馆不知何日定,竹舆鸣雨又咿哑”两句,则表现出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诗人对未来没有确定的寄托,只能随波逐流;而“竹舆鸣雨又咿哑”的景象,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生活片段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怀旧自适的心境。同时,这种淡然的表达也体现了一种超脱红尘、自在飞花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过吴江

风借吴松十幅蒲,春愁渺渺际烟芜。

傍船时有能言鸭,举网今无巨口鲈。

欲访龟蒙前杞菊,谁怜麋鹿旧姑苏。

一尊重酹沙头月,物色分流到我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过李季子丈

易在床头注未成,晦庵往矣与谁评。

深衣静对山逾好,语录重抄眼尚明。

春晚有诗供杖屦,日长无事乐锄耕。

家风终与常人别,只听芭蕉滴雨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初秋

残暑何时退,秋风日夜生。

已嫌湘簟冷,稍觉楚天清。

山路晴犹湿,星河夜自明。

时闻梧叶落,一似打门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别陈尉

市桥晴柳拂朱旗,天际九华劳梦思。

鸂鶒滩深犹昨日,鸬鹚杓醉复何时。

微官梅隐亦风度,寒食梨花更别离。

蚤晚暮云春树底,烹鱼倘有入京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