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己卯九日

去国秋风,天涯又作,一番重九。

茱萸办了,旧俗看看还有。

掩闲门、自珍岁华,古来尽道佳时候。

只东篱误约,及花无奈,几回搔首。当牖。霜林后。

甚对面青山,未成携手。新亭泪眼,怕检凭高罗袖。

咽歌蝉、残日梦回,故人不见天也瘦。

待从头、诉与今朝,倦客殊方久。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秋风起始,描绘了词人远离家乡,在异乡度过重阳节的情景。"去国秋风"四字,寓含了离愁别绪。"茱萸办了,旧俗看看还有",表达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怀念,虽身处他乡,但仍试图延续节日的风俗。

"掩闲门、自珍岁华",表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认为重阳佳节是值得珍惜的好时光。然而,"只东篱误约,及花无奈,几回搔首",暗示了词人未能如陶渊明般悠然赏菊,心中充满遗憾和无奈。

"当牖。霜林后",视线转向窗外,青山在望却未能共赏,引出"新亭泪眼,怕检凭高罗袖"的情感波澜,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登高远眺时的感伤。"咽歌蝉、残日梦回",蝉鸣和夕阳增添了凄凉氛围,而"故人不见天也瘦"更是将这种思念之情推向极致,连天空都仿佛因思念而显得消瘦。

最后,词人决定从头倾诉今日的孤寂,"待从头、诉与今朝,倦客殊方久",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的疲倦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词人在异乡重阳节的独特感受。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减兰.寄题八泉亭

八泉流断。指与斜阳天更远。谁补荒亭。

牵引行人吊古情。高歌楚些。词客有灵应识我。

迟暮江关。我亦哀时未要还。

形式:

玉楼春

新愁又逐流年转。今岁愁深前岁浅。

良辰乐事苦相寻,每到会时肠暗断。

山河雁去空怀远。花树莺飞仍念乱。

黄昏晴雨总关人,恼恨东风无计遣。

形式:

玉蝴蝶.摺叠扇,同六禾赋

乐府惯闻流怨。几时宫体,不拟齐纨。

小摺泥金,怀袖又总凄然。

试临风、艳歌抒感,如揽结、群幅留仙。宛相怜。

叠纹绫被,收泪银笺。尊前。

为他重省,江南旧事,叶格流连。

半额蜂黄,惹香谁见靠腮边。

记却立、断肠阑曲,嗟面隔、不当屏山。卷舒便。

无凭凉热,直恁情牵。

形式:

蕙兰芳引.索居易感,歌以遣之。寄六禾

飘枕晚凉,水楼卧、倦床闲笛。

又著点嫣霞,林稿费他重饰。

对花对酒,算未减、年时吟力。

只漏长门闭,到户清风相识。

旧雨不来,邻鸥三四,惯共晨夕。

更佳日旗亭,携手俊游记得。风花撩梦,暗尘何极。

须寄情、休寄海边消息。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