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谒延平郡王祠

八月清秋秋皎洁,白帝初除三伏热。

赤崁几处有专祠,独拜有明郑忠节!

忠节起自闽南安,彬彬儒服亦儒冠。

轴覆枢翻明鼎革,慨然我独为其难!

干戈满地降旗遍,甲马楼船拚转战。

苍穹有意眷孤忠,大海忽将荒岛见。

茫茫瘴雨杂蛮烟,横海将军气万千。

北望已无明社稷,东来独辟古山川。

一鼓荷兰战则克,寓兵于农教稼穑。

惟公具有大经纶,知道足兵先足食。

几回旗鼓出鲲身,恢复中原志不伸。

纪岛火光锁烈燄,天教海外死孤臣!

回天只手嗟无术,天命有归神州一。

二百馀年隶版图,英雄心事如天日。

禦灾捍患护台阳,野老春秋奉瓣香。

一自圣恩崇祀典,从来潜德有幽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秋日谒延平郡王祠》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诗中描绘了在八月清秋时节,诗人前往拜谒延平郡王祠的情景,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首句“八月清秋秋皎洁”描绘了秋日的清冷与明亮,为全诗奠定了肃穆的基调。接着,“白帝初除三伏热”一句,既点明了季节变换,也暗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由炎热的夏日过渡到宁静的秋日,心情也随之平静下来。

“赤崁几处有专祠,独拜有明郑忠节!”这两句提到了延平郡王祠的存在,以及诗人独自前来祭拜这位明朝忠臣的场景。延平郡王,即郑成功,是明朝末年的民族英雄,他收复台湾,抗击荷兰侵略者,展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详细描述了郑成功的生平事迹:从福建南安出身的儒生,到身着儒服的将领,他领导军队进行革命,面对困难和挑战,他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重任。诗中提到的“干戈满地降旗遍,甲马楼船拚转战”,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而“苍穹有意眷孤忠,大海忽将荒岛见”则表达了对郑成功忠诚和勇敢的赞美。

“北望已无明社稷,东来独辟古山川”两句,表达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开辟新天地的伟大功绩。诗中还提到了郑成功在台湾实行的政策,如“一鼓荷兰战则克,寓兵于农教稼穑”,展现了他在军事胜利的同时,注重民生和发展农业的智慧。

最后,“惟公具有大经纶,知道足兵先足食”赞扬了郑成功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强调了军事力量与粮食供应的重要性。“几回旗鼓出鲲身,恢复中原志不伸”表达了郑成功虽未能实现收复大陆的宏愿,但其精神永存。

“纪岛火光锁烈燄,天教海外死孤臣!”这一句描述了郑成功在台湾英勇战斗直至牺牲的壮烈情景。“回天只手嗟无术,天命有归神州一”表达了对郑成功未能改变命运的遗憾,同时也肯定了他的事业最终得到了国家的承认和纪念。

“二百馀年隶版图,英雄心事如天日”总结了郑成功及其事业的影响,历经两个多世纪,他的功绩被载入史册,英雄之心如同日月般光明。

“禦灾捍患护台阳,野老春秋奉瓣香。一自圣恩崇祀典,从来潜德有幽光。”最后几句表达了对郑成功保护台湾、抵御外敌的感激之情,以及后人对他的怀念和祭祀。诗人在结尾处强调了郑成功的精神遗产,即使在死后,他的品德和功绩依然闪耀着光芒。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和生动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对延平郡王郑成功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深切期盼。

收录诗词(1098)

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客居杂兴(其一)

拨闷离家去,离家闷转深。

雨声秋瑟瑟,灯影夜沈沈!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客居杂兴(其二)

乡思知多少,残檠半灭明。

客居原寂寞,祗有夜虫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客居杂兴(其三)

前溪三尺水,大雨忽滂沱。

截竹教童试,沙汀涨几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

客居杂兴(其四)

夜雨真无赖,荼蘼尽落花。

多情双粉蝶,留恋到残葩。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