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年七夕五绝(其三)

吹笙何处伴乘鸾,窥牖谁人见阿环。

便有唐家今夕意,月和风露满骊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翻译

何处有人吹笙伴着鸾鸟飞翔?
窗户边又有谁人能看见阿环的身影?

注释

吹笙:吹奏笙箫。
伴乘鸾:与鸾鸟相伴,比喻高贵或仙境般的伴侣。
窥牖:从窗户偷看。
阿环:可能是女子的名字,也可能泛指美女。
唐家:这里可能指的是唐朝,也可能暗指某贵族家庭。
骊山:古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陕西,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有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筠的作品,名为《戊申年七夕五绝(其三)》。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七夕这一特定节气中的情感流露和意境构建。

“吹笙何处伴乘鸾,窥牖谁人见阿环。”

这里的“吹笙”即是吹奏一种叫做笙的古代乐器,而“伴乘鸾”则是在说与神仙一同乘坐着神兽“鸾”,这是对仙境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描绘。紧接着,“窥牖谁人见阿环”中的“窥牖”意味着偷看或窥视,而“阿环”通常是古代女子的名字,这里可能隐喻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或者对某位女子的思念。

“便有唐家今夕意,月和风露满骊山。”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凡尘、与自然合一的情境。“便有”表明一种突然涌现的心情,而“唐家今夕意”可能是指诗人对于古代盛世——即唐朝的向往和怀念。随后,“月和风露满骊山”则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夜景图式,月光、微风与露水共同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生动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仙界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历史盛世的怀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艺术构思。

收录诗词(130)

刘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

  • 字:子仪
  • 籍贯:宋大名
  • 生卒年:971—1031

相关古诗词

七夕

灵匹迢迢驾七襄,暂陈云幄对星潢。

已看素魄过三让,何用华灯更九光。

玉腕双丝轻宛转,霞衣杂佩暗丁当。

谁言巧意能胜拙,祇见鸠闲鹊自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九日赴宴不及简馆中同僚

野趣风流属此辰,帝台高会敞重茵。

绛囊为佩仙萸密,绿酝飞觞寿菊新。

兼豆丰盈尧箑馔,雅歌清壮汉营人。

年来多病欢游阻,温玉苍葭岂易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上元日

汉典久传祠太乙,竺坟亦说会夫人。

蟾蜍吐耀祥轮满,菡萏凝华宝檠新。

风转相竽来帝乐,香焚夹道杂车尘。

承平多庆群欢洽,益见严宸奉紫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与客启明

秦痔从来易得车,郤枝今比我何如。

垂天借喻齐谐志,握火寻盟越绝书。

旭日西清云幄密,朔风南陌苇衣疏。

故山夜鹤空多怨,金屋人争诵子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