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赠友人三首(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期待。
“慢世薄功业,非无胸中画。”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生活在一个物质追求较淡薄的时代,但他内心却有着远大的理想和规划。这里的“胸中画”意味着诗人的抱负和计划,并不是简单的空谈。
“谑浪万古贤,以为儿童剧。”这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历史上伟大人物的看法,他认为这些被后世尊为圣贤的人物,在当时可能只是被视作普通甚至是天真的孩子一样,显示了李白对传统价值观念的颠覆性思考。
“立产如广费,匡君怀长策。”这里诗人用“立产”来比喻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而“匡君怀长策”则表达了他希望能够辅佐君主,施展自己的才智,为国家出谋划策。
“但苦山北寒,谁知道南宅。”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对遥远而温暖之地的向往。诗人可能身处偏远寒冷之地,对南方温暖的家乡充满了思念,但又感到这种思念是孤独无援的。
“岁酒上逐风,霜鬓两边白。”这里描述的是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以及个人的衰老。岁月如同疾风一般,使得诗人头发变得斑白。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这一句是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蜀主”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而“孔明”则是诸葛亮的字。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智慧辅佐者的向往。
“时人列五鼎,谈笑期一掷。”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宴席间豪放的情景,“五鼎”指的是古代用于祭祀和宴会的青铜器皿,而“谈笑期一掷”则表现了诗人希望在欢乐之中,轻松地解决问题的愿望。
“虎伏被胡尘,渔歌游海滨。”这里的意象丰富,“虎伏被胡尘”可能隐喻着强者虽然暂时隐藏,但终将显现其威猛,而“渔歌游海滨”则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弊裘耻妻嫂,长剑托交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荣誉和情谊的重视。即使是破旧的衣物,也不愿意让妻子和嫂子感到羞愧;而“长剑托交亲”则显示了他对朋友深信不疑,愿意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他们。
“夫子秉家义,群公难与邻。”这句诗中,“夫子”指的是儒家的典籍和教诲,而“秉家义”表明诗人坚守着某种家族或学派的道德规范。后半句则强调了这种信仰在当时社会中的孤立无援。
“莫持西江水,空许东溟臣。”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美好承诺的放弃,以及对于未来可能实现的愿望的期待。“西江水”和“东溟臣”都是虚指,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超越现实中的束缚,追求更高远的目标。
最后,“他日青云去,黄金报主人。”这一句诗预示着未来某一天,诗人将乘坐青云而去,而“黄金报主人”则可能是对自由和成功的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暗指诗人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并以此回报给予自己支持的主人或朋友。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李白特有的豪放情怀和超脱现实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