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形式: 古风

翻译

西岳华山生长着高大的松树,它们傲然挺立在风霜之中。
上天赋予它们百尺之高,怎会因微小的疾风而折断呢?
桃树和李树炫耀着春天的艳丽,让过路人都为之迷惑。
春天的美景被扫荡一空,绿叶变为枯黄的泥土。
希望你学习那长松的精神,切勿像桃李般只追求表面的繁华。
即使受到委屈也不改变内心,这样方能展现出君子的品格。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对坚持品德和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诗的开篇“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林景象,长松在太华山上挺拔而立,即使是在严寒的冬天,也能凌霜雪而傲然自若。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更是对坚韧不拔精神的写照。

紧接着,“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进一步强调了长松的不屈之志,它与天空相比,高达百尺,即使面对狂风暴雨,也不会轻易被折断。这是诗人对于坚持正义和理想不动摇的一种呼吁。

而“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则是对那些追求外在华丽、容易随波逐流的俗世之态的批评。桃李之美虽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但这种浅薄的夺目的东西往往使人迷失方向。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则是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一种感慨。春天的阳光照耀一地,树木繁茂一时,却终将落叶凋零。这是对世事无常的一种写实,也隐含着对于坚守不易之物的珍惜。

最后,“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诗人通过这两种植物的不同命运,劝诫读者要像长松一样坚韧不拔,而不是像桃李那样浮华而逊色。这种比喻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和持久价值。

“受屈不改心,之后知君子。”这句话则是对那些能够经受挫折而不改变初衷的人的高度评价。只有在逆境中依然保持本色,不被外界所动摇,这样的品格才是真正可贵的。这也是诗人对于君子的定义和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山松与桃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坚韧不拔、内在美德的追求和赞扬,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理想和品性的执着与坚持。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二)

见君乘骢马,知上太山道。

此地果摧轮,全身以为宝。

我如丰年玉,弃置秋田草。

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赠韦秘书子春二首(其一)

谷口郑子真,躬耕在岩石。

高名动京师,天下皆籍籍。

斯人竟不起,云卧从所适。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惟君家世者,偃息逢休明。

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

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

秘书何寂寂,无乃羁豪英。

且复归碧山,安能恋金阙。

旧宅樵渔地,蓬蒿已应没。

却顾女几峰,胡颜见云月。

形式: 古风

赠韦秘书子春二首(其二)

徒为风尘苦,一官已白须。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赠卢司户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白云遥相识,待我苍梧间。

借问卢耽鹤,西飞几岁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