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翁口示所辑方书

和扁日以遥,治术多瞀乱。

方书浩无涯,其言比河汉。

彭铿有后贤,物理恣探玩。

耻为俗人学,特发仁者叹。

五劳与七伤,大抵同所患。

循方以治之,于事亦得半。

条列三十馀,有目皆可看。

略知病所起,可以方理断。

哀哉末世医,误人已无算。

颇似郭舍人,射覆徒夸诞。

信口道热寒,师心作汤散。

未达敢尝之,不死乃如线。

岂如读古方,犹得依畔岸。

在汉有孝父,仁心周里闬。

下诏问淳于,一篇著医案。

如君静者流,嗣子况才彦。

何时遇英明,大化同参赞。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钱翁口示所辑方书》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通过对比古今医术,表达了对传统医学的推崇与对时弊的批判。

诗中首先提到古代医术的复杂与混乱,指出方书浩瀚,医理深奥,难以把握。接着赞扬了彭铿之后的贤者,他们能够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不为世俗所累,发出仁者的感叹。诗人认为,真正的医者应关注疾病的根源,依据方剂进行治疗,而不能仅凭口舌之辩或自以为是地开药。

诗人批评了末世医者,他们误人无数,徒增痛苦,如同郭舍人射覆般夸夸其谈,却不知方剂的真谛。相比之下,阅读古方,遵循先贤之道,才是明智之举。他以汉代孝父为例,说明仁心仁术的重要性,以及对邻里乡亲的关怀。最后,诗人希望在英明的统治下,能够推广并实践这样的医德与医术,共同促进社会福祉。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医术,强调了传统医学的价值,同时也对当时医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体现了顾炎武作为学者兼医者的独特视角与深刻见解。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元旦陵下作(其一)

十载逢元日,朝陵有一臣。

山川通御气,节物到王春。

阙下樵苏尽,江东战伐新。

相看园殿切,鹄立几萦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元旦陵下作(其二)

是日称三始,何时见国初。

风云终日有,兵火十年馀。

甲子轩庭历,春秋孔壁书。

幸来京兆里,得近帝王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续书来以诗答之

十载江村二子偕,相逢每咏步兵怀。

犹看老骥心偏壮,岂惜飞龙羽乍乖。

海上戈船连沪渎,石头烽火照秦淮。

先朝旧事君休问,鼓角凄其满御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上路光禄太平

弱冠追三古,中年赋二京。

一门更丧乱,七尺尚峥嵘。

江海存微息,山陵鉴本诚。

落萁裁十亩,覆草只三楹。

变故兴奴隶,奸豪出里闳。

弥天成夏网,画地类秦坑。

狱卒逢田甲,刑官属宁成。

文深从锻鍊,事急费经营。

节侠多燕赵,交亲即弟兄。

周旋如一日,忼慨见平生。

疾苦频存问,阽危得拄撑。

不侵贞士诺,逾笃故人情。

木向猿声老,江随虎迹清。

更承身世画,不觉涕沾缨。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