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得洞霄

乞身知才疏,从容荷主圣。

叫阍如杜宇,不谓天亦听。

除书入手来,一洗百念静。

复疑是梦中,惊喜久乃定。

尚馀折腰米,败我生尘甑。

要令襟见肘,始与家声称。

今兹火用事,日永南风竞。

林下听中兴,姑容老夫病。

形式: 古风

翻译

深知自己才能有限,却有幸蒙受圣明君主的恩典。
像杜鹃鸟呼唤同伴,没想到连上天也听见了我的祈求。
接到任命文书,一切忧虑瞬间消散。
还以为是在梦中,惊喜过后才确信这是真的。
还有足够的俸禄,但生活琐碎让我困顿,如同尘土满甑。
衣衫褴褛,露出肘部,才符合我清贫的名声。
如今正值火势旺盛之时,夏日漫长,南风肆虐。
在林下静听国家振兴的消息,就让我这老夫暂时病榻休息吧。

注释

乞身:请求辞职。
才疏:才能不足。
圣:圣明的君主。
叫阍:呼喊门官。
杜宇:杜鹃鸟。
天亦听:上天听见。
除书:任命文书。
百念:众多忧虑。
梦中:梦境。
惊喜:惊讶和喜悦。
折腰米:勉强维持生活的俸禄。
败:使……破败。
甑:古代炊具。
襟见肘:衣衫破旧,露出肘部。
火用事:火势旺盛。
日永:夏日漫长。
南风:夏季南风。
林下:隐居之处。
中兴:国家振兴。
姑容:暂且允许。
病:疾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喜得洞霄》,表达了诗人在得到朝廷任用时的复杂心情。首句“乞身知才疏”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谦,接着“从容荷主圣”表达对君主圣明的感激。诗人以杜鹃鸟自比,用“叫阍如杜宇,不谓天亦听”形容自己原本不抱希望的请求竟然被接纳,感到意外和欣喜。

“除书入手来,一洗百念静”描述接到任命文书后的宁静与解脱,但又担心生活改变带来的困顿,“尚馀折腰米,败我生尘甑”暗示了对仕途可能带来的物质压力的忧虑。诗人表示愿意接受贫困的生活,以保持清廉的名声,“要令襟见肘,始与家声称”。

最后两句“今兹火用事,日永南风竞”暗指时局变化,诗人期待国家中兴,而自己则选择在林下静观,以病弱之躯支持国家。“姑容老夫病”表达了他愿意退居一隅,静待时局好转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仕途的期待和忧虑,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选择的坦诚,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喜晴

求晴而得晴,老子不胜喜。

夜闻屋瓦声,如疾痛在已。

通宵遂无寐,落势殊未已。

禾头卧沙泥,便恐欲生耳。

谓天为不仁,春夏雨如彼。

即今孰主张,秋潦更如此。

垂成又败之,天意定不尔。

果如吾所料,林杪风忽起。

玄云走四山,白日行万里。

腰镰知几家,持杵者谁子。

欢声田野闲,乐事图画里。

使君经旬忧,杯酒为一洗。

官仓不须问,百室既盈止。

作诗告同僚,可以贺我矣。

形式: 古风

寒雨浃旬终不成雪

幽栖又三冬,好雪无一片。

今晨霭同云,薄暮集微霰。

先声乃如许,落势大可见。

呼儿出门看,通夕知几遍。

听窗复听竹,攲枕不知倦。

终然成底事,寒雨闭深院。

何尝忧瘠田,初不办欢宴。

囊萤已乾死,无以映书卷。

请天收层阴,斗柄行欲转。

爱日上晴轩,如披故人面。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寓居有招客者戏成

蓬蒿小院立秋天,秃鬓凄风雨飒然。

丈室何人问摩诘,后堂无地著彭宣。

床头白酒新浮瓮,案上黄诗屡绝编。

不厌寒家淡生活,书窗期与子周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游张公洞

张公洞府未著脚,向人浪说游荆溪。

欲看直上翠羽盖,不惜扶下青云梯。

劲风翻动土囊口,暗水流出桃花蹊。

却将深处问儿辈,一夕飞梦穷攀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