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归云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形式: 词牌: 凤归云

翻译

面对深秋时节,雨后的西郊凉爽肃杀。小路上黑夜将尽,衣袖生起阵阵凉风。天的尽头星星将落,闪电在树梢那边不停闪动。又是拂晓鸡鸣声起时,明亮的阳光开始升动,遥远的山路渐渐明晰。
奔走辛劳的行役,渐进流失的光阴,只是为那不足挂齿的蝇头利禄,微不足道的蜗角功名,到头来一事无成,徒然相争胜。抛掷云山泉石的归隐,戏弄于尘世,将壮烈的节操轻易消亡。幸好可像范蠡携西施一样,在似云涛的烟浪里,驾乘满载风情的扁舟泛游五湖,是已到应当归去终老隐居的时候了。

注释

雨馀:雨后。
馀,同“余”,用“余”意义可能混淆时,用“馀”以区分,多见古文。
肃:肃杀,枯萎。
夜阑:夜残;夜将尽时。
襟袖:衣襟衣袖。
凉飙:凉风。
天末:天边,天尽头。
流电:流星的流光。
阳乌:太阳。
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的三足乌,故以阳乌为太阳的代称。
分:辨认。
迢迢:道路遥远貌。
驱驱:奔走辛劳。
行役: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后泛称行旅,出行。
苒苒:同“荏苒”,时光渐渐逝去。
蝇头:苍蝇的头,比喻微小的名利。
蜗角:蜗牛的触角,比喻微小之地。
毕竟:到底;终归。
漫:徒然。
高:夸耀,赞美。
云泉:指隐士之所居。
狎玩尘土:意谓游戏官场。
尘土,指尘世间。
此喻官场。
壮节:壮烈的节操。
等闲:随便。
会须:定要。
老渔樵:即老于渔樵,以捕鱼、打柴而终老。
此指过归隐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柳永的《凤归云》,通过对深秋雨后的景色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展现了词人的感慨与超脱。开篇"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点明时令,雨后空气清新,秋意浓厚。接着"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写夜晚行走在郊外小路上,感受到阵阵凉风吹过衣袖,暗示时光流转。

"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运用比喻,形容天边星星犹如闪烁的电光,映照在树林之上,营造出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晓鸡声断,阳乌光动",以鸡鸣和日出象征新的一天开始,而"渐分山路迢迢"则寓言人生的旅程遥远而漫长。

词人感叹"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表达对忙碌生活的厌倦,"蝇头利禄,蜗角功名",用微不足道的名利来比喻人生的追求,认为这些终将无足轻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流露出对世俗价值观的质疑,认为追求这些并无意义。

最后,词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愿意放弃尘世纷扰,回归自然,过渔樵生活。整首词情感深沉,富含哲理,体现了柳永词善于抒发人生感慨的特点。

收录诗词(218)

柳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 字:景庄
  • 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
  • 生卒年:约987年—约1053年

相关古诗词

凤栖梧(其三)

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

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凤栖梧(其一)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凤凰阁

匆匆相见懊恼恩情太薄。霎时云雨人抛却。

教我行思坐想,肌肤如削。恨只恨、相违旧约。

相思成病,那更潇潇雨落。断肠人在阑干角。

山远水远人远,音信难托。这滋味、黄昏又恶。

形式: 词牌: 凤凰阁

凤衔杯(其一)

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渐玉箸、银钩满。

锦囊收,犀轴卷。常珍重、小斋吟玩。更宝若珠玑,置之怀袖时时看。似频见、千娇面。

形式: 词牌: 凤衔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