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二)

半世飘蓬,今何幸、得归乡曲。

却还似、重来燕子,认巢新屋。

好是秋晴风日美,饭香云子炊如玉。

念蟹螯、满把欲黄时,笋新绿。仍更有,初开菊。

何妨更,重添竹。与此君相对,且无荣辱。

待得吾庐三径就,此生素愿都齐足。

任三竿、红日上檐梢,眠方熟。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翻译

半生漂泊不定,如今何等幸运,能回到故乡。
就像归来的燕子,重新找到新居巢穴。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饭菜香气四溢,如同云子般洁白。
想起螃蟹即将饱满金黄,新竹笋也青翠欲滴,菊花正初绽。
不妨再种些竹子,与它们相伴,忘却荣辱。
等到我的小屋篱笆修成,平生的愿望就都满足了。
任凭晨光照亮屋檐,我才能熟睡无扰。

注释

飘蓬:比喻漂泊不定的人。
乡曲:故乡。
重来燕子:比喻再次回到熟悉的地方。
饭香云子:形容饭菜香气像云子般洁白。
蟹螯:螃蟹的大钳子。
初开菊:刚刚开放的菊花。
添竹:增加竹子种植。
与此君相对:与竹子相伴。
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小路。
红日上檐梢:早晨太阳升起照到屋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归乡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经过一生的漂泊,终于有幸回到故乡,这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半世飘蓬”直白了诗人的流离生涯,“今何幸、得归乡曲”则表现了归乡的幸福感。

“却还似、重来燕子,认巢新屋。”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归巢之燕,似乎也在欢庆诗人归来的场景。燕子的“认巢”暗示了它对旧巢的依恋,而“新屋”则是诗人的新居所,这里传达了一种新的开始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好是秋晴风日美,饭香云子炊如玉。”这两句描绘出一个温馨的家园景象。秋天的晴朗天气,配合着风的轻拂,以及饭菜的芬芳,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得益彰。

“念蟹螯、满把欲黄时,笋新绿。”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农事的关注和期待。蟹螯即螃蟹,它们常常出现在水稻田里,而“满把欲黄时”暗示着秋收的丰盛;“笋新绿”则是春天竹笋初生的景象,显示了诗人对四季更迭、生机勃勃的自然界的赞美。

“仍更有,初开菊。”这句表达了对花卉之美的欣赏。菊花初开,是秋天的一大景观,诗人不忘在诗中提及,增添了一份生机和美好。

“何妨更,重添竹。”这两句则是对家园生活进一步的渴望。在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的品格,“何妨更”表达了诗人愿意在家园中多栽植一些竹子,以此寄寓自己的情感。

“与此君相对,且无荣辱。”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希望与亲朋好友共同享受这份平淡而又充实的生活,并不追求功名和地位,只愿意保持一份平常心。

“待得吾庐三径就,此生素愿都齐足。”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满足。希望能有一个小屋作为归宿之所,而“此生素愿都齐足”则是对现世安贫乐道的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归乡喜悦、对家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收录诗词(86)

沈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其一)九日登凌欹台

姑孰名邦,黄山畔、古台巍立。

秋渐老、重阳天气,郊原澄碧。

隐隐西州增远望,长江一带平如席。

怅英雄、千古到如今,空遗迹。吴太守,文章伯。

寻胜事,酬佳节。拥笙歌千骑,遍游南陌。

襟带江城当一面,折冲千里无强敌。

更行看、击楫溯中流,妖氛息。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庭芳(其一)立春生日

画戟霜匀,谯门风动,满城和气氤氲。

一年好事,今朝属东君。

歌管欢迎五马,金章烂、华毂朱轮。

班春了,归来燕寝,香重烛花轻。盈盈。

春酒暖,金幡彩胜,霞袂云旌。

算重重佳庆,都聚今辰。

且听雪儿歌罢,称寿处、兰玉诜诜。

新春暖,貂蝉象服,同日感皇恩。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其二)

春锁琼台,花藏瑶圃,彩云片片来归。

任城仙子,玉笈镇长移。

时会三元金母,云璈奏、天上佳期。

嬉游处,飘然侍女,玉佩紫霞衣。

芙蓉帔欲去,鸾音鹤驭,洞府应迷。

向人间挥手,留语人知。

此去何须怅望,蓬莱水、弹指依稀。

还知否,刘安未老,仙籍有津涯。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其三)

裘带功名,裤襦歌颂,世间谁似公贤。

去年江上,谈笑息狼烟。

多少宜民事了,芹宫内、华屋修椽。

邦人爱,频频借寇,飞诏下甘泉。开筵。

春昼永,朱颜相对,三凤齐肩。

正鸾鸣丹桂,凤映红莲。

人道名驹千里,他年事、能继青毡。

休辞醉,三槐影里,岁岁捧金船。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