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一)觉哀

老境一如此,羲娥日交侵。

霜毛三千丈,安问尺与寻。

陈力会知止,嘉言佩周任。

归来北山北,邂逅得素心。

朝见东日升,暮见西日沉。

流运有终古,朱颜岂常今。

譬之如渑酒,岂耐无停斟。

万化未有极,谁能惜分阴。

捕影良自苦,沈哀寄微吟。

安知菩提树,正在生死林。

长风振遥壑,三籁有馀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名为《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一)觉哀》。全诗以深沉的哲理思考贯穿,表达了对生命、时间以及宇宙变化的深刻感悟。

首句“老境一如此,羲娥日交侵”描绘了岁月流逝、时光无情的景象,以“羲娥”代指太阳和月亮,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接着,“霜毛三千丈,安问尺与寻”运用夸张手法,形容白发满头,既是对年华老去的感慨,也是对生命短暂的无奈。

“陈力会知止,嘉言佩周任”两句,借古人之言,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归来北山北,邂逅得素心”则描绘了诗人归隐山林,寻找心灵宁静的画面。

“朝见东日升,暮见西日沉”描述了日出日落的自然现象,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往复。“流运有终古,朱颜岂常今”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永恒与生命的短暂,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譬之如渑酒,岂耐无停斟”将人生比作酒宴,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不要过于追求无尽的欲望。“万化未有极,谁能惜分阴”表达了对万物变化无穷的感慨,同时也鼓励人们珍惜每一刻的时间。

“捕影良自苦,沈哀寄微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哀愁,通过吟咏来寄托情感。“安知菩提树,正在生死林”借用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智慧与觉悟,指出真正的智慧可能就在生死轮回之中。

最后,“长风振遥壑,三籁有馀音”描绘了自然界的声音与力量,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与宇宙真理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宇宙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生命有限时的豁达与智慧。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二)同赵叔问涉涧伐荒蘙得大石壁立乔木苍然上蔽云日因平筑寻丈地时憩其下

披榛亦扪萝,度此幽涧曲。

寒藤绕苍壁,杉桂杂篁竹。

云泉固膏肓,大胜溪壑欲。

彼哉机士怀,冰炭甚寒燠。

形式: 古风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三)晓起

劳生垢浊中,长夜不知晓。

幽人自超然,下视正胶扰。

中冠及鸡晨,梦觉常了了。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四)赵叔问被召赴行在

登车大梁下,扫迹金川湄。

佳人倚脩竹,铅华为谁施。

滔滔大块间,一一穷途悲。

今晨尺一书,趣驾当及时。

磐石久不固,慇勤济时危。

豺狼尚纵横,蔓草恐复滋。

当宁正尝胆,诸公力猷为。

老子意不浅,长哦江汉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五)示从父弟伟

汝年近知非,我老过艾服。

向来万金书,一纸百过读。

安知复一处,林壑时追逐。

茅茨稍经营,粳稌今已熟。

壶觞悦情语,步屧三径竹。

安能舍冰墟,虮虱吊汤沐。

相期戢良规,不辱在知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