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铁桥道人(其一)

十二慕信陵,十三师抱朴。

十五精骑射,功名志沙漠。

袖中发强矢,纷如飞雨雹。

章句耻不为,孙吴时间学。

蹉跎遂暮年,丧乱成萧索。

洗心向林泉,所望惟鸾鹤。

瀑水与萝花,飘飘梦中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铁桥道人)的生平和志趣,充满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诗中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道人的成长历程、理想追求以及最终归隐山林的心境。

首句“十二慕信陵,十三师抱朴”以“信陵君”和“抱朴子”为典故,暗示了道人自幼便怀有高远的理想和对道家哲学的向往。接着,“十五精骑射,功名志沙漠”描述了他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渴望在广阔的边疆建功立业,追求功名。

“袖中发强矢,纷如飞雨雹”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道人箭术的精湛,箭矢如同暴雨般密集而迅猛,展现了他技艺的高超。接下来,“章句耻不为,孙吴时间学”则表明他对军事策略和兵法有着深入的研究,渴望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

然而,“蹉跎遂暮年,丧乱成萧索”揭示了道人在追求功名的过程中,经历了岁月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变得萧条和失落。这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

最后,“洗心向林泉,所望惟鸾鹤。瀑水与萝花,飘飘梦中落”表达了道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平静。他选择远离尘嚣,归隐山林,与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自由。瀑布的流水和山间的花朵,象征着他的内心世界,如同梦境般美好而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道人从少年时期的雄心壮志到晚年寻求心灵解脱的过程,以及对自然与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送铁桥道人(其二)

相逢少林僧,剑法将传子。

绕身若电光,声如风雨至。

良马名铜龙,雄鸡悍无比。

慷慨少年场,报仇兼雪耻。

丈夫苟能军,市人亦可使。

何听命于人,自损英雄志。

形式: 古风

送铁桥道人(其三)

立功良有命,英雄思战殁。

可惜沙场中,少君一白骨。

神仙学未成,见道苦超忽。

努力去云雾,天光自开发。

归去养生人,聪明毋自伐。

朝气若流泉,暮心如海月。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送陈中洲(其一)

问子游何之,长啸而不言。

民生悲局促,轻举思浮天。

寄躯于飞蓬,阳风乘飘然。

夜光无自耀,明膏不自煎。

服丹身无影,所至如云烟。

赠子寂寞床,玄虚为广旃。

行行至青原,朝夕聊安禅。

形式: 古风

送陈中洲(其二)

白发秽光仪,年华亦已暮。

如彼兰蕙芳,离披向霜露。

子才逸卿云,复有鸾龙度。

慷慨泣明珠,光辉谁不顾。

吴越多知音,而今重词赋。

闻子父兄名,新知尽成故。

行矣路方长,时时望丘墓。

莫即学苏耽,仙成上烟雾。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