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蓟门行

出自蓟门行,行行望天北。

何处愁杀人,黑风走沙石。

华裾者谁子,意气万人敌。

金鞍鞁白马,奋飞虎生翼。

书生尔何为,不草相如檄。

徒有经济心,壮年已斑白。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蓟门行进中,不断向北方眺望。
哪里弥漫着令人忧愁的气息,狂风卷起沙石漫天飞舞。
那身华丽衣裳的究竟是谁,他的气势仿佛能抵挡万人。
骑着金色马鞍配白马的人,仿佛猛虎生出翅膀般矫健。
书生你在这里做什么,为何不撰写像司马相如那样的檄文以抗敌。
空有经世济民的志向,却已在壮年时头发斑白。

注释

蓟门:古代边关名。
天北:北方天空。
愁杀人:形容愁绪深重。
黑风:形容恶劣天气。
华裾:华丽的衣襟。
意气:气势、精神风貌。
金鞍:贵重的马鞍。
相如檄:指司马相如写的檄文,用来激励人心或威慑敌人。
经济:经世济民,治理国家。
壮年:青壮年时期。
斑白:形容头发花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武将的英勇形象和壮志未酬的情怀。开篇“出自蓟门行,行行望天北”两句,设置了一个宏伟的场景,蓟门在北方,行军在这里向北远眺,显示了一种对抗强敌、保家卫国的心态。

接下来的“何处愁杀人,黑风走沙石”两句,则通过荒凉的自然环境烘托出战场上的惨烈和悲壮,愁绪满胸的将士在这样的背景中显得更加孤独而沉重。黑色的狂风卷起了沙石,似乎也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华裾者谁子,意气万人敌”中的“华裾者”,应指的是穿着华丽战袍的将士,而这位身披甲胄、意气风发之人,他的勇猛足以令万人望而生畏。这里塑造了一个英雄形象,展示了武将的豪迈与英勇。

“金鞍鞁白马,奋飞虎生翼”则是对这位武将骏马和英勇斗志的描写。“金鞍”表明战马的高贵,“鞁”字形容马跑得飞快,“奋飞”、“虎生翼”则是比喻武将如同老虎长出翅膀,飞腾自如,显示了其非凡的武勇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书生尔何为,不草相如檄”两句,转而描写诗中的“我”,一个文人对于眼前壮观景象和英雄将士的赞叹,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自我反省——作为书生,对于战争与英勇似乎无能为力,只能通过文字来记录和传颂。

最后,“徒有经济心,壮年已斑白”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尽管内心充满了治国安邦的理想,但岁月匆匆,青春不再,而头发却已斑斑而白,表达了一种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沉重。

这首诗通过对战场上的英勇将士和壮阔景象的描绘,以及书生自我反省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作者对于武功、文治以及个人理想实现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542)

汪元量(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出居庸关

平生爱读书,反被读书误。

今辰出长城,未知死何处。

下马古战场,荆榛莽回互。

群狐正从横,野枭号古树。

黑云满天飞,白日翳复吐。

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

踌躇默吞声,聊歌远游赋。

形式: 古风

北征

北师有严程,挽我投燕京。

挟此万卷书,明发万里行。

出门隔山岳,未知死与生。

三宫锦帆张,粉阵吹鸾笙。

遗氓拜路傍,号哭皆失声。

吴山何青青,吴水何泠泠。

山水岂有极,天地终无情。

回首叫重华,苍梧云正横。

形式: 古风

永安宫

蜀主遗宫有古槐,颓墙古木鸟喈喈。

金舆罢幸荒金屋,玉仗休班废玉阶。

三峡浪舂红日碎,两崖风振黑云霾。

孔明图垒仍登览,野寺残僧拾堕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光相寺

峨眉县西四十里,峭壁悬崖削寒翠。

崎岖栈道动摇摇,矮石支撑同赑屃。

忽窥万仞黑无底,下有龙渊七十二。

攀扪步步足难移,大盘小盘八十四。

行行更入娑罗平,侧立长嗟心胆碎。

洗脚溪头登土峰,板屋数间光相寺。

寺中萧然无个僧,普贤小殿生阴气。

天仙桥上光明岩,银色光中世界异。

须臾风雨洗天来,兜罗绵云塞天地。

虚空现出大圆光,五色晕中瞻大士。

日暮云收山寂然,乙夜灯分百千计。

别有草庵三四僧,花木满轩颇清致。

有时云起自雷岩,两道金光出岩际。

有时云散光独明,犹见光中回象辔。

僧云又有清现光,白日无云光更丽。

奇花异草吹香风,怪兽珍禽左右至。

善财童子何许来,五十三参见真谛。

神通变化无了时,如幻如梦复如戏。

胡为狡狯弄精魂,机事机心极无谓。

儒生持此问山僧,僧曰如是观如是。

若言有相更有光,灵化千千诚小技。

何如无光复无相,湛寂名为第一义。

菩萨空中数点头,收敛圆光无一事。

雪山万点白差差,初日照之光毳毳。

遥瞻天竺立绵延,我欲游观足如系。

平生兹游真冠绝,走笔成诗图快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