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烂柯山(其三)

仙弈示樵夫,能言忘归路。

因看斧柯烂,孙子发已素。

孰云遗迹久,举意如旦暮。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翻译

仙人与樵夫展示棋艺,沉浸其中忘了回家的路。
他看着斧柄都已腐烂,孙子的头发也已斑白。
谁说旧迹长久留存,每忆往事仿若朝夕之间。

注释

仙弈:指仙人下棋。
樵夫:打柴的人。
忘归路:忘记回家的路,形容专注。
斧柯烂:斧柄朽烂,象征时间流逝。
孙子:此处泛指后辈。
发已素:头发已经斑白,暗示岁月催人老。
遗迹:旧迹,过往的事物。
久:长久。
举意:回忆起往事。
旦暮:早晚,形容时间之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谢勖的作品,名为《游烂柯山(其三)》。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深切赞美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

“仙弈示樵夫,能言忘归路。”开篇即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与神灵交流的情境。仙弈,即仙人留下的信息或指引,示给樵夫(采伐柴火的人),而樵夫被这景象所吸引,以至于忘记了归家的路。这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传达了诗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因看斧柯烂,孙子发已素。”随后,诗人由观赏斧削过的烂柯(古时计数用的木片)触发感慨。孙子,即后代的人,发即头发,而发已素,则是形容头发已经变白。这两句通过对物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孰云遗迹久,举意如旦暮。”最后两句则更加深邃。孰,即是谁的意思,孰云即是谁留下的足迹或痕迹;遗迹久,则是这些痕迹已经历经长时间的风霜。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诗人提起心中的那份感慨,如同早晨到晚上那样自然而然地流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远。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以及精神寄托的独特思考。

收录诗词(4)

谢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烂柯山(其四)

仙僧会真要,应物常渊默。

惟将无住理,转与信人说。

月影清江中,可观不可得。

形式: 古风

杂言

天不与人言,祸福能自至。

水火虽活人,暂不得即死。

蹈之焚斯须,凭之溺容易。

水火与祸福,岂有先言耳。

形式: 古风

杂曲歌辞(其二)踏歌词

逶迤度香阁,顾步出兰闺。

欲绕鸳鸯殿,先过桃李蹊。

风带舒还卷,簪花举复低。

欲问今宵乐,但听歌声齐。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齐]韵

杂曲歌辞(其一)踏歌词

春景娇春台,新露泣新梅。

春叶参差吐,新花重叠开。

花影飞莺去,歌声度鸟来。

倩看飘飖雪,何如舞袖回。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