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不与人言,祸福能自至。
水火虽活人,暂不得即死。
蹈之焚斯须,凭之溺容易。
水火与祸福,岂有先言耳。
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起始两句“天不与人言,祸福能自至。”表达了一种宿命论思想,似乎认为天意难以预测,但祸害与幸福却又如影随形,不可避免。这既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宇宙运行规律的无知,也体现了他们在面对未知时的无奈与顺应。
接下来的“水火虽活人,暂不得即死。”则是对自然界中水火两者双刃作用的描绘。一方面,它们能够滋养生命;另一方面,又能带来毁灭。这不仅是对自然力的描述,也是在探讨生命与死亡的边缘。
“蹈之焚斯须,凭之溺容易。”这两句诗强调了水火的双重属性和人类在其面前的脆弱。“蹈”和“凭”分别代表了人对水火的依赖和利用,但这种依赖是危险的,因为一旦失控,“焚”和“溺”的灾难就会迅速到来。
最后两句“水火与祸福,岂有先言耳。”则是将前文所述的自然力对比于人世间的祸害与幸福,意味着这些事物都是无法预知的,它们的到来往往出乎意料。这也强化了整首诗中宿命论和不可预测性主题。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对自然敬畏之情的诗作,通过水火这一对比鲜明的元素,探讨了生命、死亡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微小与无奈。
不详
逶迤度香阁,顾步出兰闺。
欲绕鸳鸯殿,先过桃李蹊。
风带舒还卷,簪花举复低。
欲问今宵乐,但听歌声齐。
春景娇春台,新露泣新梅。
春叶参差吐,新花重叠开。
花影飞莺去,歌声度鸟来。
倩看飘飖雪,何如舞袖回。
夜久星沈没,更深月影斜。
裙轻才动佩,鬟薄不胜花。
细风吹宝袂,轻露湿红纱。
相看乐未已,兰灯照九华。
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
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
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
紫燕欲飞先绕栋,黄莺始哢即娇人。
撩乱垂丝昏柳陌,参差浓叶暗桑津。
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园明月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