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送朴慈庵二首(其一)》由清代诗人金朝觐所作,通过对朴慈庵的赞誉,展现了对医者仁心的崇敬与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对医术高超、品德高尚之人的颂扬。
首句“神仙何必尽虚无”,以神仙象征医术高超之人,表达出医者并非虚无缥缈的存在,而是实实在在地为世人解除病痛。接着,“海外奇方亦不诬”则强调了医术的博大精深,不仅限于本土,也包括了世界各地的奇方妙药,这些方法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有效手段。
“遂有薪传兼尔雅”一句,指出医术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文化的融合与提升。“多缘仁术重吾儒”则进一步强调了医术与儒家思想的结合,医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更要有仁爱之心,这是医者之本。
“宏开寿宇肱三折,静养慈庵杏五株”描绘了医者所创造的长寿环境和宁静氛围,以及他们周围自然环境的美好,暗示了医者不仅关注病人的身体,也注重营造有利于康复的环境。
最后,“自是为医犹作相,谁从市上觅悬壶”将医者比作宰相,强调了医者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提出了疑问,即在繁华的市井之中,如何寻找到这样的医者,隐喻了对医者高尚品质的追寻与尊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对医者高尚品德和卓越医术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对医者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肯定,是一首充满敬意和深情的医德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