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台为无怀上人作

般若禅人晓禅味,辟如屋底看山翠。

又如人持京师书,虽不是香有香气。

荒台老骨一片青,风吹日炙石文腥。

携将三百溪藤纸,摩取四十二章经。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名为《般若台为无怀上人作》。诗中以般若禅人之视角,描绘了对禅悟与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

首句“般若禅人晓禅味”,点出主题,般若禅人对禅学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接着,“辟如屋底看山翠”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从平凡之处发现不凡之美,如同在屋内也能欣赏到窗外山色的翠绿,强调了禅悟的普遍性和内在性。

“又如人持京师书,虽不是香有香气”,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点,指出即使没有外在的香气,内心也能感受到书籍(知识)的香气,即通过内心的修行和领悟,能感知到精神层面的丰富和美好。

接下来,“荒台老骨一片青,风吹日炙石文腥”描绘了一幅荒凉之地的景象,但通过“一片青”这一细节,暗示了生命或精神的坚韧与不屈,即使在艰苦环境中,也能保持生机与活力。同时,通过“风吹日炙石文腥”这一描述,也隐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但这种痕迹并非全然负面,而是蕴含着历史的沉淀和故事的丰富性。

最后,“携将三百溪藤纸,摩取四十二章经”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通过携带纸张和阅读经典,不断积累和探索,以求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这里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和智慧的尊重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禅悟与自然、知识与精神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追求智慧的哲理。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西林庵为从石上人题

西林禅人东林弟,朝作新诗暮作偈。

将禅比诗不争多,色里胶青水中味。

室中枯坐一绳床,窗风吹出沈香气。

形式: 古风

集张园分得对字

秋芳老尽枯香在,缸花夜煖朱丝佩。

洞庭橘子割霜寒,碧碗青盘雅相对。

钓月半窗吐薄晖,长眉小史换宫衣。

金炉火急焦声碎,杯面鱼珠点点飞。

形式: 古风

步小修韵怀景升

江涛日夜锁梅冶,长髯仙人在其下。

歌楼夜雨蜡灯红,袖压金厄点筹马。

箧中时有青铜泪,宾客无欢神色醉。

欲将心腹苦干人,前门投刺后门避。

世人眼塞开元钱,郡能读得贞观字。

百万抛来李白穷,十千唾手袁羊戏。

沟水至清河至浊,汉宫不重东方朔。

火池老尽垂天翼,斥鴳公然乘羊角。

形式: 古风

从军行赠程生

留都十月九塘报,程生拍手向东笑。

三百斤石一手提,自典冬衣买乌号。

玄霜十月道途难,雪花如石打马鞍。

敝衣三尺不掩体,尚说淮南飞不寒。

自从和议成反复,正使羁囚尚书戮。

天子咨嗟发帑金,经略提兵过鸭绿。

材官猛士气如云,玉刻腰带金麒麟。

朝廷岂无胡都堂,人问不少戚将军。

往闻倭奴寇浙时,义乌贵者至千人。

倭奴机关亦易与,结羊挥扇驱妇女。

十步一伏九步连,八尺神刀吼秋雨。

程君切玉如切肉,倭刀虽强不过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