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崔侍御和蕃

万里华戎隔,风沙道路秋。

新恩明主启,旧好使臣修。

旌节随边草,关山见戍楼。

俗殊人左衽,地远水西流。

日暮冰先合,春深雪未休。

无论善长对,博望自封侯。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万里之外的华夏与戎狄相隔,秋风黄沙中道路漫长。
新的恩惠来自英明的君主,旧有的友好由使臣来修复。
旗帜和边疆的草木一同摇曳,关山之间戍楼隐约可见。
当地的风俗与我们不同,衣襟向左,地处偏远,水流向西。
日落时分冰雪先结成,春天深处仍有积雪未消融。
不必在意是否擅长外交,像博望侯那样建功立业就能封侯。

注释

万里:形容距离极远。
华戎:华夏与戎狄,指中原与边疆。
隔:相隔。
新恩:新的恩赐。
明主:英明的君主。
旧好:旧有的友好关系。
旌节:古代使者或军队的标志。
边草:边境的草木。
戍楼:守卫边疆的楼阁。
俗殊:风俗迥异。
左衽:古人衣襟向左,指异族习俗。
地远:地理位置遥远。
冰先合:冰雪先结。
春深:春天深入。
雪未休:雪仍未停。
善长:擅长外交。
博望:博望侯,指张骞,汉武帝时出使西域。
封侯:封为侯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臣子远赴边疆,途经艰险之地,怀念主上的恩情和旧日的情谊。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万里长征的风沙、秋天的道路,以及关山戍楼等,表达了作者对于遥远家乡与亲人无法相见的愁绪之情。

"新恩明主启"一句,显示了诗人对皇帝新赐恩泽的感激;"旧好使臣修"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往友谊的珍视。"旌节随边草"和"关山见戍楼"两句,以景物写出边塞的荒凉与孤寂。

"俗殊人左衽"表明了作者所处之地与中原文化有别,人们穿着左衽的服饰,这是对异域风情的一种描绘。"地远水西流"则进一步强调了空间距离的遥远和自然环境的不同。

最后两句"日暮冰先合,春深雪未休"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边塞严寒的气候和季节的迟迟到来。"无论善长对,博望自封侯"表达了诗人不问世事变迁,只愿守护一方平安之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孤独与艰辛,以及士子对于皇恩、友情以及家国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168)

耿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 字:洪源
  • 籍贯:河东(今属山西)

相关古诗词

奉送蒋尚书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

副相威名重,春卿礼乐崇。

锡圭仍拜下,分命遂居东。

高旆翻秋日,清铙引细风。

蝉稀金谷树,草遍德阳宫。

教用儒门俭,兵依武库雄。

谁云千载后,周召独为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省试骊珠诗

是日重泉下,言探径寸珠。

龙鳞今不逆,鱼目也应殊。

掌上星初满,盘中月正孤。

酬恩光莫及,照乘色难踰。

欲问投人否,先论按剑无。

傥怜希代价,敢对此冰壶。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秋中雨田园即事

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

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

五稼何时穫,孤村几户炊。

乱流发通圃,腐叶著秋枝。

暮爨新樵湿,晨渔旧浦移。

空馀去年菊,花发在东篱。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送归中丞使新罗

远国通王化,儒林得使臣。

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

云水连孤棹,恩私在一身。

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

望里行还暮,波中岁又春。

昏明看日御,灵怪问舟人。

城邑分华夏,衣裳拟缙绅。

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